日检测量超3万!别忘了这里的幕后“大白”
你知道红管管和白签签
去了哪儿吗?
在大家等单单的时候
这群“大白”在干啥?
检测量倍增 我们有备而来
“现在每天平均检测量达到2万以上,甚至3万以上,是平时的10倍。”郑州人民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宋银森说。

为快速应对疫情、积极响应上级部门要求,郑州人民医院针对全院各院区职工、患者、学生及第三方工作人员接连开展了6次全院核酸检测(截止1月11日),同时,郑州人民医院还承担了中原区、管城区四万余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以及郑州市阳性样本的复检工作。
一轮接一轮的核酸检测
大量的标本从采样点陆续送到PCR实验室
面对堆积如山的核酸标本
我们有备而来!
2021年11月,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将郑州人民医院建设为郑州市核酸检测基地之一,日常核酸检测能力达到1万管/天、疫情应急时通过增加班次达到3万管/天的标准。
特殊时期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收到通知后,郑州人民医院快马加鞭推进建设,于12月底前完成基因扩增实验室改扩建任务。扩建后的基因扩增实验室拥有5台双人生物安全柜、11台核酸提取仪器和30台PCR扩增仪,每批可以同时容纳11个人的核酸提取工作,4-6小时可提取1万管核酸标本进行基因扩增实验,日均检测量达到3万管,在本轮疫情中派上了大用场!
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 全力保障检测工作
一份份高效、精准的核酸检测报告的及时出具,除了设备上的提升完善,离不开幕后“大白”们的辛苦付出。

“以前是三班倒,一个人要连续上8个小时班,实在心疼。经过讨论研究,我们改成了六班倒,一个班4个小时,每人每天上两个班。”宋银森主任说,这样既能减轻检验人员的压力,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即便是这样,机器24小时不停转,实验室里包括宋银森主任在内的34名检验人员依旧需要轮番上阵,加班加点。在“全副武装”下,一进实验室就是4个小时的“纯手工”操作,有多少管样本,就要重复多少次步骤。工作一个班次下来,检验人员的大拇指都被磨破了。

“开会的时候我跟大家讲过,自己家里的困难自己要克服,现阶段全力保障实验的精准进行,保证检验报告高质量准时完成是最重要的,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做好随时奉献的准备。”宋银森主任告诉我们,科室工作人员很让他感动,5点半下班,11点半回家是经常的事,大家都自觉留在这帮忙,从不提要求,也从不讲困难。

而宋银森主任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次面对疫情,身为科主任的他总是身先士卒。8月份郑州疫情爆发,他一个多月没有回家;11月份疫情波及荥阳,他连续20多天吃住在科室;这次,他依旧在科室“扎了营”。一年来,宋银森主任住在办公室的时间加起来超过了三个月,只为了保障核酸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我很清楚我身上的责任!最让我们心安的是看到‘阴性’两个字。”

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
从采样到出具结果
群众几小时的等待
是这些幕后“大白”们
24小时不停歇地奋战的成果

在这里
他们是“病毒猎手”
争分夺秒,精准“侦察”
昼夜不停地探寻病毒的“蛛丝马迹”
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在令人惊叹的郑州速度背后
在很多人看不见的地方
你永远不知道
有多少人帮助我们扛起了这座城市”
来源:郑州人民医院
编辑:刘明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破除偏见,发掘潜能——ADHD家庭的成长之路和希望之光
- 72岁肺移植21天后,她的歌声传遍病区
- 老糖友脚 “黑化” ,中西结合放大招!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16大专科护理“云诊室”上线,三甲护理全天候守护
-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大三附院)孕妇学校喊你来上课啦!内附5月课程表
- 呵护心灵,拥抱阳光——郑大三附院(省妇幼保健院)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科普“五进”系列公益活动
- 免费!郑大三附院5月儿童健康福利,家长速抢
-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 河南省脊柱内镜第四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举行
- 手术室里的黑衣人 | 河南省肿瘤医院完成国内首例5-ALA术中荧光辅助脑胶质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