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饿到两眼发昏却一斤肉没掉 中医:管住嘴≠饿肚子=辩证施膳,饿肚子当心拖垮代谢

刘斐斐    2025-05-152424

  减肥总像在“踩雷区”?饿到两眼发昏却一斤肉没掉,甚至越减越胖……不少人信奉的“管住嘴=饿肚子”,正在偷偷拖垮代谢!开封市中医院体重管理门诊主任翟纪功指出,科学减重不是单纯饿肚子,而是辨证施膳!

  “管住嘴”的真正含义

  晚上10点,小美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刷着吃播,这是她第N次减肥失败。和很多人一样,她把“管住嘴”误解成饿肚子,结果越减越虚、越减越胖。

  翟纪功表示,“管住嘴” 的核心是养成规律、均衡、辨证的饮食习惯,而非极端节食。极端节食会导致肌肉流失、代谢下降,反而容易反弹甚至营养不良。

  真正科学的“管住嘴”是规律进食,像火车时刻表一样准时吃饭;辨证搭配,根据体质吃专属“定制餐”;智慧选择,吃得少不如吃得巧。

  辨体质选食材  对号入座吃出易瘦体质

  翟纪功介绍,中医体重管理强调“因人制宜”的辨证施膳原则,针对不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

  脾虚湿阻型:身体肥胖,晨起颜面浮肿,乏力困倦,容易疲劳,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象细弱。宜健脾利湿,推荐食用山药、薏苡仁、冬瓜,慎食冰饮、油炸。

  胃肠实热型:典型症状是刚吃完就饿、口臭便秘、脸泛油光;宜清热通腑,推荐食用荷叶茶、决明子、苦瓜,慎食辛辣烧烤。

  肝郁气滞型:多表现为情绪低落就暴食、生理期不准时、胸肋胀痛;宜疏肝理气,推荐食用陈皮、玫瑰花、白萝卜,慎食高油胀气食物,如奶油蛋糕、碳酸饮料。

  脾肾阳虚型:多表现为手脚冰凉、腰腹赘肉多、夜尿频繁;宜温肾助阳,推荐食用羊肉、生姜、核桃,忌生冷寒凉。  

  中医饮食黄金法则

  翟纪功强调,想要实现健康饮食,关键在于“饮食有节”,牢记以下“三要三忌”原则:

  三要原则,吃出健康节律

  1.细嚼慢咽,与饱腹感同步:每口食物咀嚼30下,给大脑留出20分钟接收饱腹信号。放慢进食速度,既能避免过量摄入,又能让肠胃充分消化吸收。

  2.定时定量,规律饮食生物钟:遵循“早餐7-8点,晚餐19点前结束”的黄金进食时间,让身体形成稳定的代谢节奏,避免因不规律饮食打乱消化功能。

  3.粗细混搭,营养翻倍升级:告别单一精米白面,将燕麦饭、小米粥纳入日常饮食。粗粮与细粮搭配,营养密度比单纯白米饭提升3倍,膳食纤维更能助力肠道健康。

  三忌警戒,远离饮食陷阱

  1.拒绝宵夜刺客,守护夜间代谢:晚上9点后进食,会让肠胃在本该休息时超负荷运转,还会促使脂肪堆积,如同给脂肪举办狂欢派对,务必严格避免。

  2.警惕报复性进食,呵护身心:用暴饮暴食宣泄情绪,看似短暂满足,实则会对肝脏和肠胃造成双重伤害,得不偿失。学会用健康方式排解压力,才能避免“情绪性长胖”。

  3.摒弃极端节食,激活代谢引擎:每天摄入低于1200大卡的热量,会让身体误以为进入“饥荒模式”,自动降低代谢率,导致减重困难、反弹加速,合理饮食才是可持续的瘦身之道。

  写在最后

  减肥从不是盲目挨饿的苦行,而是一场与身体对话的智慧博弈。别再被“管住嘴=饿肚子”的伪命题困住,从今天起,告别极端节食,用科学饮食唤醒易瘦体质,不久就会发现——原来健康变美,真的可以“吃”出来!

  专家小传

  翟纪功,开封市中医院体重管理门诊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河南省中医药(仲景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获开封市“优秀中医工作者”称号。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世中联中医临床思维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开封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

  曾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进修糖尿病足诊疗技术,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进修下肢动脉介入诊疗技术。长期从事中医药综合治疗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急慢性并发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为超重/肥胖人群制定个体化体重管理方案。

  主持省市共建课题1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2项、开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编著学术著作5部。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