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基孔肯雅热:被蚊子“咬”出来的病,该如何用药?

汪坤    2025-08-01河南省中医院3067

  近期,广东佛山市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7月24日,累计确诊超过4000例,本次疫情规模较大,传播速度快。

  基孔肯雅热病毒的特点

  1.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花蚊子”(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患者发病后1周内血液中病毒载量最高,此时若被蚊子叮咬,病毒会在蚊体内繁殖,再叮咬健康人即可传播。

  2.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病程约1-2周后可自行恢复,致死率极低,通常低于 0.1%。但新生儿、老年人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后容易出现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3.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基孔肯雅热的治疗

  基孔肯雅热患者典型症状为高热(39-40℃)、剧烈关节痛(手腕、脚踝等小关节最明显)、皮疹。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发热期应卧床休息,采取防蚊隔离措施。如果不小心被传染,该如何科学用药?药师为您梳理用药关键!

  一、急性期(发热+剧烈关节痛时):退热、止痛、防脱水

  1.退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成人:每次300-600mg(如泰诺林),间隔6-8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2克(避免过量伤肝);

  儿童:按体重计算(10-15mg/kg/次),每4-6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最大日剂量75mg/kg);

  药师提醒:基孔肯雅热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因此避免自行服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免诱发或加重出血,务必遵医嘱用药。

  2.止痛:对乙酰氨基酚兼顾,剧烈疼痛需就医

  对乙酰氨基酚在退热的同时可缓解轻中度关节痛。若疼痛轻微(不影响生活),可通过多休息、局部冷敷(冰袋裹毛巾敷关节,每次10-15分钟)缓解;若疼痛剧烈(无法走路/吃饭、影响睡眠),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短期使用小剂量激素(如泼尼松)或其他止痛药(严格遵医嘱)。

  3.防脱水:比吃药更重要!

  发热、出汗多易导致脱水(尤其老人、儿童),需多喝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药店可买)。若出现尿少(6小时无尿)、口干、头晕,可能是严重脱水,必须立即就医输液。

  二、慢性期(关节肿痛持续数周):谨慎用抗炎药,警惕副作用

  若急性期(1-2周)结束后,关节肿痛仍持续数周以上(进入慢性期),需经医生明确诊断并排除登革热后,调整用药方案:

  1. 轻中度疼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等药物,缓解关节炎症、疼痛和肿胀。但需警惕长期使用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如胃肠道损伤、肾脏损伤、心血管风险,尤其合并基础病者),必要时需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胃黏膜保护剂,避免空腹服药。

  2. 顽固疼痛:抗风湿药

  若单用NSAIDs效果不佳、疼痛剧烈且影响生活,医生可能升级为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等抗风湿药。这类药物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中药治疗来帮忙:辨证用药是关键

  中医将基孔肯雅热归为“湿热疫”,治疗以“清热解毒、舒筋活络”为主,但需辨证用药(急性期“湿热”与慢性期“血瘀/虚证”用药完全不同):

  急性期:可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中药,辅助缓解发热;

  慢性期:用秦艽、川芎、当归等活血通络中药,或艾灸、中药外敷(如金黄散)缓解关节肿痛;

  药师提醒: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自行用药可能加重症状,务必经中医师望闻问切后组方。

  基孔肯雅热虽然来势汹汹,但多数人通过对症用药和休息能康复。关键是早识别、早就医——如果被蚊子咬后出现高热、剧烈关节痛,别硬扛,赶紧去医院。记住:药物是“辅助”,防蚊才是“根本”!

  来源:河南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