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必是站在光里,但我们始终会站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抗疫一线的“大家庭”中,涌现出无数“抗疫小家庭”,他们面对新冠疫情,毅然选择了逆行,暂时告别家里的亲人,用行动践行了医者的无畏和担当,这些温暖故事被定格......
1
暖暖医患爱,浓浓战友情
今天,李娇娇的朋友圈亮了。
“社区志愿者说他们今天是老兵出战,好巧,我也在!”

李娇娇是我院全科医学科的一名护士,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去淮北社区进行核酸采样工作时,她看到社区门口一条“老兵志愿服务队”字样的横幅,这让同是退伍军人的李娇娇燃起了心中的“红色”信念,立即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快速投入采样工作中。
为了减少居民们的等待时间,她提出八位医护人员两人一组,四组同时开启工作,李娇娇和搭档主动请缨负责更为辛苦的入户采集工作,为不方便下楼的居民上门采集咽拭子。她鼓足干劲,徒步为一户户卧病在床的居民上门采集,取拭子、采样、装进试管、消毒,动作娴熟而严谨。受到老兵志愿者的鼓舞,也为了节约医疗资源,正在生理期的李娇娇一身防护服从早上八点一直穿到了下午三点采集结束,而在她的身后,老兵志愿者们早已准备好热水、暖宝宝,虽是数九寒天,但这暖暖护患爱和浓浓战友情正互相温暖着彼此。
“我毕业于军校的护理专业,不仅仅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郑州市二院的一位护士,更是一名党员,我要肩负着军人、医护人员和党员的责任”。检测结束后,李娇娇与老兵志愿者聊起了曾经在部队里的事情,感触万千。

在问起同事们对她的印象时,大家毫不掩饰对她的夸赞,工作中肯吃苦,生活中乐于助人,就连她写的党员政治学习笔记本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2
我们未必是站在光里
但我们始终会站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供稿: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苗林英
1月5日,凌晨6点整装待发,我们踏着未消的馀雪,再一次出发了。这次核酸采样工作地点在地下室,虽然阴冷,但至少没有四面透风,很是幸福。到达后我们8个人迅速分组,立刻投入了战斗。下午4点,全部采样完毕,大家才松了口气,开起了玩笑。靠在椅背上看着这地下室的场景,同事们说“咱们好像上天派下来的使者,身着白衣,来守护大家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的自豪感无与伦比,我们虽不能解救众生的苦难,但是我们身负救死扶伤的使命。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集结、整装、分散到各个社区、采集核酸、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采集核酸。我们每个同事,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都是平凡又普通的英雄,我们未必是站在光里,但我们始终会站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来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刘明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破除偏见,发掘潜能——ADHD家庭的成长之路和希望之光
- 72岁肺移植21天后,她的歌声传遍病区
- 老糖友脚 “黑化” ,中西结合放大招!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16大专科护理“云诊室”上线,三甲护理全天候守护
-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大三附院)孕妇学校喊你来上课啦!内附5月课程表
- 呵护心灵,拥抱阳光——郑大三附院(省妇幼保健院)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科普“五进”系列公益活动
- 免费!郑大三附院5月儿童健康福利,家长速抢
-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 河南省脊柱内镜第四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举行
- 手术室里的黑衣人 | 河南省肿瘤医院完成国内首例5-ALA术中荧光辅助脑胶质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