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多出一根血管——介入科成功救治一例特殊主动脉夹层患者
近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了一名年轻的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与常人的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不同,该患者的左椎动脉先天性起源变异,直接发自于主动脉弓,且离主动脉夹层破口非常近。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且夹层血管随时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当地医院建议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遂紧急转诊至医院就诊。入院后,介入科余海彬主任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主动脉造影+体外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余海彬主任在充分评估上述手术难点后,决定选用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并联合体外开窗技术。Castor分支型支架可以治疗破口紧贴LSA的主动脉夹层,拓展近端锚定区。Castor分支型支架的分支后移长度有5-30mm多种选择,适应不同的血管解剖情况。余海彬主任为患者选择分支后移15mm的规格,在可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同时,不影响左颈总动脉的血流,且体外开窗技术的运用,保障了起源变异的左椎动脉的血供,避免术后引起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
图1:术前CTA显示主动脉夹层真假双腔样改变及起源变异的左椎动脉。
图2:术中经猪尾导管行主动脉造影。
图3:术中精准定位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左锁骨下动脉分支及支架主体。
图4:手术顺利完成后复查主动脉造影显示夹层破口封堵良好且无内漏等并发症,同时左椎动脉显影良好。
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已经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主动脉溃疡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具备充足而且完好的近端锚定区是保证TEVAR成功、避免I型内漏的必要解剖条件。然而,在临床中有相当多的病例因近端锚定区不足而不得不选择性覆盖(或部分覆盖)左侧锁骨下动脉,或应用锁骨下动脉“烟囱”、“开窗”、弓上分支转流等方法来保证左上肢和头部血运。这些“非解剖”途径的血运重建通常会增加内漏发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式。
来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刘明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河南省突发事件医疗应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政策解读
- 豫卫应急〔2024〕13号河南省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 关于开展2024年《职业病防治法》 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大宗)医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政策解读
-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大宗)医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 4-8岁孩子需补种脊灰疫苗,免费!
- 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师电子化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出生缺陷相关宣传日活动的通知
- 2024年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预算公开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