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康复 用爱教育——儿童康复科里的别样温情
你知道儿童康复科吗?在这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同样也有一群为孩子康复辛勤忙碌的特殊医务人员,他们是医者,也是老师。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心康复、用爱教育,帮助这群特殊的孩子在成长路上跨越重重障碍,走向光明未来。在这里,没有感天动地,只有默默无闻,但正是那些平凡真诚的瞬间传递出的温暖力量,让医护人员和患儿及家属在康复治疗的战壕里坚定地并肩作战。
儿童康复科病房里的温情故事
袁宝,1岁6个月,出生体重仅有1900g,生后入新生儿监护室治疗9天,期间应用机械通气。3个月时家人发现其应人应物反应差,俯卧位无抬头,发育明显落后,但由于家里贫穷,一直在家观察未进行治疗。

随着袁宝慢慢长大,他和同龄孩子相比落后的越来越多,袁宝妈妈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后于6月初来到儿童康复科。经过医生的专业体检,发现袁宝运动、手功能、认知、语言等方面整体落后1年余,建议入院治疗。虽然家境贫穷,但为了孩子的未来,袁宝妈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带着袁宝在儿童康复科开始了康复治疗。

经过短暂的综合康复治疗,袁宝的运动功能有了明显进步,看着袁宝一天天的变化,袁宝妈妈由衷地高兴。但一想到家里紧张的经济情况无法承受长期的康复治疗,便又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
经综合评估,袁宝的病情及家庭困难情况符合2024年儿童康复残联救助标准,韩林茹医生将此事告知袁宝妈妈,但由于袁宝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和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医院,家里没人能去办理。了解这一情况后,朱景菊医生、冯建楠医生多次联系县残联帮忙咨询办理,朱医生更是自己掏钱给袁宝拍照、洗照片以及往县残联来回邮寄材料,最终帮助袁宝成功申请了特殊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有效减轻了袁宝的家庭经济负担,也使得袁宝能继续接受康复治疗。对此,袁宝妈妈非常感激,“儿童康复科的医务人员不仅技术高超,服务更是一流,尤其是朱景菊医生,对病人耐心热情,将我们视为亲人,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朱医生表示:“对于患儿和家属来说,康复的道路是漫长的,经济的耗损以及身心的煎熬让很多家庭苦不堪言,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急病人之所急,让患儿及家属在住院期间能感受到温暖,有了康复的信心才能恢复的更好更快,而患儿及家属的满意与肯定,才是对我们康复工作最大的意义。”
这样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儿童康复科病房发生着。一直以来,朱宏伟主任、杨美群副主任和张世丽护士长带领科室团队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医疗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积极给予患儿心理和生活上的帮助、关怀,在拉进了医务人员与患儿家属距离的同时,彰显了医务人员关爱患儿身心健康的博爱与担当。
来源:驻马店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于文杰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河南省突发事件医疗应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政策解读
- 豫卫应急〔2024〕13号河南省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 关于开展2024年《职业病防治法》 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大宗)医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政策解读
-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大宗)医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 4-8岁孩子需补种脊灰疫苗,免费!
- 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师电子化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出生缺陷相关宣传日活动的通知
- 2024年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预算公开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