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医传播周观察(第58期)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
终于不是“小黄人”了 切除“巨脾”,迎来新生
涛涛确诊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全身的皮肤、眼球无一幸免,甚至连尿液颜色都是金黄色。检查结果提示涛涛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存在梗阻性黄疸,手术指征明确,立即转入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肿瘤外科。
-
跨越3000公里!纪妹教授团队成功实施首例三地联动5G远程单孔机器人手术
1月17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纪妹教授团队联合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与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团队,成功完成全球首例跨越3000公里三地联动5G远程单孔机器人手术。
-
郑州慈善总会爱心帮扶2024年终总结会召开
1月19日,郑州慈善总会爱心帮扶2024年终总结会在郑州隆重举行。
-
赫捷院士领衔,24位肿瘤诊治顶级专家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1月19日上午,河南省肿瘤医院举办“京豫‘医’心送健康,肿瘤诊治‘国家队’大型义诊”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领衔,带来总院24位肿瘤诊疗领域的大咖组成“梦之队”,为河南省乃至周边地区的629位肿瘤患者提供义诊服务。
-
重达15斤!巨大肿瘤被郑大五附院胸外科成功“拿下”!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马女士不幸被诊断出胸腔巨大肿瘤(脂肪肉瘤),在郑大五附院胸外科接受手术后,肿瘤被成功切除,生命得以延续,完美演绎了生命的绝地反击。
-
“超声之光”,铺设生命通道……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荥阳医院一则关于“超声之眼”引领下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如何进行导航为患者铺设生命通道的故事。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飞跃,更是对生命尊严的深刻诠释。
-
宝宝不明原因呕吐、发热,居然是这个病!
刚出生85天的小君君呕吐、发热查出卵巢囊肿蒂扭转并坏死,什么是卵巢囊肿蒂扭转并坏死?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呢?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呢?
-
郑大一附院姜勇郭荣群团队发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致病新机制
近日,郑大一附院姜勇、郭荣群研究团队联合多个临床科室团队在国际医学期刊《先进科学》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致病新机制。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成为“成长天使基金”合作医院 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1月18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举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合作医院揭牌仪式暨关爱儿童成长公益活动
-
院士领衔!肿瘤诊治“国家队”将莅临郑州开展大型义诊,预约挂号看这里!
1月19日(本周日)上午,河南省肿瘤医院将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
祝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黄遂柱当选河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5年1月16日下午,由河南省医学会主办的“河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工作会议、第三届委员会换届改选会议、第四届委员会全体委员工作会议”在郑州成功举行。
-
家有小儿骨科疑难患者抓紧预约!杨建平教授将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坐诊
1月23日(上午),杨建平教授将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进行小儿骨科疑难病例会诊。
-
患病20余年的83岁老糖友,10天控制好血糖双下肢麻木刺痛症状缓解!
王大爷一生勤勉,如今已是83岁高龄,在家安享退休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毛病,但最近总感觉双下肢发凉 、麻木、刺痛。刚开始以为是岁数大了的正常现象,后来症状发展迅速,联想到自己20余年的糖尿病史,才想到可能是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了,急忙联系了开封市中医院自贸院区内科三病区的副主任医师金凯。
-
这个疾病有了“早期预警系统”,成果入选2024年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近日,一项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晓军教授团队,以及全国76家中心近百名专家共同完成的研究,就开发出了这样一种预测模型:一线服用伊马替尼或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发生治疗失败的临床预测模型,为慢性髓系白血病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证据。
-
三年行动结硕果 伴飞计划启新程 | 河南省肿瘤医院召开2024年度伴飞计划考核评审会
1月7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2024年度伴飞计划考核评审会在该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