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舌尖安全”,这些郑医的大白们来守护!
大家除了关心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
最关心的大概就是吃喝问题了
很多市民前期疯狂囤货
后来却发现
市场上生活必需品的采购一点也未受到影响
正是有背后默默付出的农副产品运输人员
特殊时期,他们的四处奔忙
才保证我们每日能吃上
新鲜的蔬菜、鸡蛋、肉类和水产品
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司乘人员的核酸检测尤为重要
2022年1月10日接到本次疫情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核酸采集任务后,刚刚全面开诊1个多月的郑州人民医院北院区,在抽调大量医护人员支持全市全员核酸采集工作的同时,迅速做出安排部署。

1月10日上午8:30,总护士长张会聪与院总部医学装备部、信息化建设和研发部对接,进行物资配置和信息系统安装;同时梳理检测物资清单及人员配置,快速组建2个核酸采集专班,每天派驻5人前去四季物流进行核酸采集工作。
下午2:30,北院区和信息化建设和研发部工作人员一同前往检测地点布置场地,进行信息系统安装调试。
晚上11点,信息调试完成。
1月11日,检测点投入运行。
“请出示您的身份证和工作证明。”
“您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是......,是否有误?”
“好,核对完毕。”
“请张大嘴巴。”

全程只需要2分钟,司乘人员就可以在这里完成核酸采集流程。工作人员会将标本第一时间送到我院位于惠济区的方舱实验室进行检验,6小时出具纸质版结果,极大地节约了司乘人员的时间成本,避免了他们往返的麻烦。

由于前期位点房间不足,核酸采集人员将检测场地暂时设置了在室外。冬季的郑州天寒地冻,过道的穿堂风更冻得核酸采集人员手指像红通通的小辣椒一样,不听使唤,有时连测试纸都撕不开检,即便身边放着暖霸依旧冷得要命。结束一波核酸采集后,核酸采集人员就赶紧到太阳晒到的地方跺跺脚,暖暖身子。后期房间协调到位后,大家干劲儿就更足啦!
个别司乘人员忘记带身份证或行车证,无法进行信息核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耐心解释,积极协调,想尽办法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你们太暖心了!给我们省大麻烦了。”一位司机大哥激动的说。
我们是平凡普通的医护人员
是疫情来临时人们眼中的“大白”
让我们众志成城,携手抗疫
白衣铠甲,不负韶华
来源:郑州人民医院
编辑:刘明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医联体的温暖接力,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守护万千妇女儿童的健康
- 郑大一附院贾延劼教授团队在美国神经学协会年会展示自主研究成果
- 小咳嗽没当回事,拖了半年查出肺癌 医生:这类人要当心
- 糖友别躺平!运动是您的“隐形降糖药”!
- 当霜降遇见肾病:一份专属的“藏养”守则
- 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在国际细胞病理学顶刊发表研究论文
- 义诊预告 | 重阳节关爱老年人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老年骨病义诊活动来啦!
- 对话许松涛 | 儿童秋季腹泻进入高发期,比病毒更危险的是脱水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理事长赫捷院士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 表彰先进启新程 凝心聚力开新局 | 河南省肿瘤医院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结表彰暨申报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