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善用“智囊团” 提高疑难病症诊疗水平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充分利用综合医院优势,积极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善用“智囊团”,坚持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多学科多专家综合诊疗服务,不断提高疑难病症诊疗水平,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5月中旬,李女士因腹胀被儿子带来就诊。在病人回病房的空隙,大儿子拿出了在当地的检查单来,上面明晃晃写着考虑巨大肝癌。他忧心忡忡地说到:“韩主任,我妈平时身体好好的,也没有乙肝、丙肝这些传染病,这咋突然查出肝癌来了,您看啥时间能安排一下手术?”
面对家属焦急的心理,普外科一病区主任韩斌耐心安抚:“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手术时机。”因为肿瘤不仅体积较大,周围还有肿大的淋巴结,而这些都是有可能会导致肿瘤手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而且常见的肝癌多继发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而患者又没有这些既往病史,诊断仍需进一步明确。
考虑到上述原因,韩斌主任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与超声科、介入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共同进行病例讨论、联合组成攻坚“智囊团”,最终提出了最适合病人病情的理想治疗方案:先行超声穿刺获取活组织病理诊断,诊断为肝胆管腺癌,得出了“的确不是大众熟悉继发于肝炎的肝细胞癌”重要判断,为后续肿瘤治疗提供了诊断基础。随后,“智囊团”逐一分工,各司其职,介入科行肿瘤栓塞缩小肿瘤体积,抑制肿瘤生长;肿瘤科按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进行周期抗肿瘤治疗;超声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定期影像复查监测病情进展,共同为肿瘤退缩良好再行外科手术做出努力。
“主任,那么长时间肿瘤会不会进展啊?”“主任,这次肿瘤比上一次复查小多了!”“主任还需要几个周期治疗啊?”患者及家属逐渐由对初次治疗的疑虑转为对治疗效果的肯定。
5个月过去了,随着肿瘤逐渐缩小以及肝周淋巴结消失。终于,最佳手术切除时机到了。10月中旬,主治团队为李女士安排了微创的半肝切除,术中见原先肿大淋巴结的地方退缩良好,病理报告肿瘤细胞残存不足10%。术后10天患者顺利出院,李女士全家心中的大石也终于落了地。

韩斌主任常说:“外科大夫离不开手术刀,但更不能迷信手术刀。疑难的肿瘤病人更需要通过多学科的诊治,将优势强强联合,患者才能最大获益。”
为促进精准医疗服务,实现综合医院各类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该院普外科将继续发展多学科多专家综合诊疗,提高各学科对疑难病症的诊疗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来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张凡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医联体的温暖接力,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守护万千妇女儿童的健康
- 郑大一附院贾延劼教授团队在美国神经学协会年会展示自主研究成果
- 小咳嗽没当回事,拖了半年查出肺癌 医生:这类人要当心
- 糖友别躺平!运动是您的“隐形降糖药”!
- 当霜降遇见肾病:一份专属的“藏养”守则
- 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在国际细胞病理学顶刊发表研究论文
- 义诊预告 | 重阳节关爱老年人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老年骨病义诊活动来啦!
- 对话许松涛 | 儿童秋季腹泻进入高发期,比病毒更危险的是脱水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理事长赫捷院士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 表彰先进启新程 凝心聚力开新局 | 河南省肿瘤医院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结表彰暨申报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