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河南培育保健小麦在漯河种植成功、喜获丰收
6月1日上午,漯河市郾城区大军王村的麦田里一片繁忙的收割景象。几台大型的收割机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正在河南霖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霖耕公司)漯河超高产小麦和彩麦种植基地的麦田里来回穿梭,快速收割着已经成熟的小麦。
当天上午11时许,技术人员对刚收割的“天谷2号”超高产品种小麦进行了科学 、规范的检测和称重,最终发现每亩地的小亩产量竟然超过了750公斤。为了见证这一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情况,培育该品种的霖耕公司特意邀请了多位农业专家到公司在漯河超高产小麦和彩麦种植基地参加现场实打采收见证会。见证会上,由漯河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小麦专家团宋金奎等人按照现场实打流程进行监督,按照国际惯例指挥技术人员进行测量、收割、称重、记录,并安排人员进行了全程录像,确保操作流程规范,采集的数据真实。
据了解,霖耕公司的种子繁育研究基地在荥阳市王村镇,公司董事长郑跃峰长年致力于国家小麦产业发展和新品种培育,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稳定无私奉献。30年来,他带领公司的科研团队传承中国小麦之父周中普先生的育种技术,攻坚克难,经过不懈的努力,在高产小麦和彩色小麦繁育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正在研究繁育的新品就有4000多个,其中高产小麦和彩色小麦是公司科技创新的核心产品。彩色小麦获得了国家保健小麦的认证,富含蛋白质、赖氨酸、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具潜力。
公司技术专家徐合才告诉记者,如果按照实验田数年来的成果规范种植,严格管理,未来培育出的超高产品种小麦亩产可超过1000公斤。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培育下,现已完成可推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有500多个,目前正在陆续申报国家进行新品种登记。
本次见证会还特邀了河南省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主任赵寅星先生,主任助理邢召伟先生,河南省信用建设促进会会长崔炯先生等人。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记者:李岚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这支队伍,真中!
从2023年4月17日到2024年5月17日,395个日夜,他们带着祖国的重托,从河南奔赴万里之外的埃塞俄比亚,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在安全形势严峻、传染病多发的东非高原,他们千方百计克服条件简陋、物资匮乏等困难,以大爱无疆精神造福当地人民,以拼搏奉献讲好中国故事。 历经13个月的艰苦工作,他们为当地民众累计完成各种诊疗操作4.2万余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1026人次,并为中国驻埃塞俄比亚机构、中资企业人员、华侨华人等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
- 下一篇
高考临近!一考试就紧张,一紧张就想上厕所?到底是为啥?家有考生的都该看看!
距离高考仅剩1天,相信这几天全国的考生们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应战”。马上就要考试了特别紧张,随即肚子就会疼,这时候就得赶快找厕所,一有急事、一着急就突然肚子痛且无法忍耐,一吃冷辣生鲜等食品后马上就拉肚子……这很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
相关文章
- 南宁理工学院学子三下乡 乡村振兴开新篇 文旅扶贫结硕果
- 三声部民歌里的坚守与传承——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
- 关节痛,迈不开腿,开封市中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助您科学减重!
- 全国颈性眩晕专题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办 多学科专家共话颈性眩晕诊疗新进展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如何吃出健康 餐盘里面有答案
- 护理引领科普 健康点亮生活 | 河南省肿瘤医院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精彩启幕
- “黄金3分钟”跑赢死神,他们抢回了一条命
- 上下个楼大腿根老被“卡一下”又疼又酸,这是咋了嘛?
- 数智技术赋能髋关节翻修,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人工关节翻修科成功开展巨大骨缺损翻修术
- 第二届中国骨科教育大会骨科机器人技术全国推广活动周(郑州站)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