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中医院完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
近期,周口市中医院骨科一病区成功为一名四肢不全瘫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四肢感觉运动得到明显改善,得到患者及家属高度认可。
据悉,这位家住淮阳县齐老乡的张奶奶,77岁高龄,患有脑血管病史。1月前干农活后出现右侧颈肩部及上肢放射性疼痛不适,辗转当地多家诊所、医院治疗,病情一直未见好转,并逐渐出现右上肢剧痛麻木无力,行走不稳,渐至无法行走,家人曾多地就医,经保守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且呈加重趋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经朋友介绍,找到周口市中医院骨科李璐主任求医。
李璐接诊后,立即对老人进行了仔细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为颈椎病导致肢体不全瘫,经颈椎核磁检查,核磁回示颈4、5椎间盘脱出。由于病变位置高,手术风险大,及时完善详细的术前检查,并请神经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制定详细的术前计划及术前手术方案。于2024年6月10日9时,由李璐主任主刀,刘玉端主治医师、闫轩畅住院医师及王辉主任麻醉团队配合下,在全身麻醉下为老人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术中老人出血量不到10ml。

李璐主任在手术中
术后医护人员为老人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住进了无痛病房,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采取中药封包治疗、艾箱灸、微针针刺、穴位贴敷治疗、中药辨证汤剂等中医措施),术后第2天,老人肢体疼痛麻木症状消失,肢体肌力恢复可抬离床面,1周后戴颈托可下床活动。出院当日查房时,患者感激地对李璐说:谢谢你们,是你们救了我!

患者术后上下肢活动恢复
李璐介绍,颈椎病在现代生活中非常常见,基本覆盖全年龄段,65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可高达85%,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伏案工作、手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使颈椎病的发病率进一步提高,也更加年轻化。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瘫痪。
李璐提醒大家:可通过以下方式防止或减缓颈椎病的发生发展:1、养成良好睡姿 建议选择略硬些的床垫,合适高度的枕头(8~15cm),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能对颈部起到制约或固定的作用。2、避免长时间使颈椎保持同一姿势 建议工作学习间隔1小时起身放松休息,可做点头运动。3、可适当做颈肩康复操、八段锦等适合室内的运动方式。4、注意防寒保暖。5、避免颈部外伤。如果通过上述防护措施症状仍不缓解,甚至病情还在加重,一定及时到医院就诊。结合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合理治疗方案。
来源:周口市中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3D打印支具精准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百年正骨与现代科技融合,再现“穿针夹板”奇效
- 这个日常用品竟会增加患癌风险?血液科医生:出现症状别忽视
- 东院区开诊一周年福利来啦!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惠民大礼包
- 从跌倒风险到自救,雨天防滑指南请收好
- 吃了就会成瘾?会让人变傻?心理科用药真相来了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正式开诊 打造国家区域医疗(肿瘤)中心惠及中原百姓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入选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 上海游客洛阳游玩遇意外,洛阳正骨保驾护航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斩获2025年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科普大赛“最佳科普奖”
- 直播预告 | 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之产前诊断疑难病例交流沙龙即将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