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段旭华团队肝细胞癌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
近日,郑大一附院影像医学与介入医学部介入科段旭华、任建庄、韩新巍团队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 40.8)发表。(本文第一作者为段旭华教授、李浩主治医师,通讯作者为韩新巍教授、任建庄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独立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揭示了载药栓塞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独DEB-TACE治疗,能给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为现有的肝癌国内外治疗指南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原发性肝癌作为全球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六,死亡率第三的疾病,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其中,肝细胞癌(HCC)占比高达70%至90%,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无法手术切除,面临治疗选择有限和预后不佳的困境。尽管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可能引发的缺氧和低葡萄糖环境却可能增加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的风险。阿帕替尼作为一种针对VEGFR-2的靶向药物,在晚期HCC的一线治疗中已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中位总生存期可以达到9.82个月。
研究团队通过前瞻性纳入243名患者,通过对比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与单独DEB-TACE治疗的疗效,全面评估了PFS、OS、ORR、DCR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严重性。研究结果显示,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显著延长了uHCC患者的PFS和OS,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这一研究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策略,预示着肝癌患者可能迎来一种全新的治疗途径。段旭华教授团队长期专注于肝癌介入治疗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近期在 European Radiology、Hepatology International、EClinicalMedicine和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策略优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入相关领域的研究,以期提升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医联体的温暖接力,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守护万千妇女儿童的健康
- 郑大一附院贾延劼教授团队在美国神经学协会年会展示自主研究成果
- 小咳嗽没当回事,拖了半年查出肺癌 医生:这类人要当心
- 糖友别躺平!运动是您的“隐形降糖药”!
- 当霜降遇见肾病:一份专属的“藏养”守则
- 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在国际细胞病理学顶刊发表研究论文
- 义诊预告 | 重阳节关爱老年人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老年骨病义诊活动来啦!
- 对话许松涛 | 儿童秋季腹泻进入高发期,比病毒更危险的是脱水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理事长赫捷院士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 表彰先进启新程 凝心聚力开新局 | 河南省肿瘤医院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结表彰暨申报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