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段旭华团队肝细胞癌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
近日,郑大一附院影像医学与介入医学部介入科段旭华、任建庄、韩新巍团队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 40.8)发表。(本文第一作者为段旭华教授、李浩主治医师,通讯作者为韩新巍教授、任建庄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独立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揭示了载药栓塞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独DEB-TACE治疗,能给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为现有的肝癌国内外治疗指南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原发性肝癌作为全球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六,死亡率第三的疾病,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其中,肝细胞癌(HCC)占比高达70%至90%,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无法手术切除,面临治疗选择有限和预后不佳的困境。尽管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可能引发的缺氧和低葡萄糖环境却可能增加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的风险。阿帕替尼作为一种针对VEGFR-2的靶向药物,在晚期HCC的一线治疗中已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中位总生存期可以达到9.82个月。
研究团队通过前瞻性纳入243名患者,通过对比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与单独DEB-TACE治疗的疗效,全面评估了PFS、OS、ORR、DCR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严重性。研究结果显示,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显著延长了uHCC患者的PFS和OS,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这一研究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策略,预示着肝癌患者可能迎来一种全新的治疗途径。段旭华教授团队长期专注于肝癌介入治疗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近期在 European Radiology、Hepatology International、EClinicalMedicine和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策略优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入相关领域的研究,以期提升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直播预告 | 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之产前诊断疑难病例交流沙龙即将启幕
- 国内知名脊柱畸形矫形专家邱勇教授将于9月29日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坐诊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荣耀入选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 皮肤不够?皮瓣来凑!
- 郑大一附院放射科1项成果荣登《Radiology》 封面,同团队年发6篇相关研究
- 天一转凉娃就容易发烧?出现这些“危险信号”,别等!立马就医
- 孩子的眼睛像水管一样“渗漏”?警惕视力小偷来袭
- 漫天飞舞的“小白虫”咋回事?对人体有害吗?
- 河南省“9·12预防出生缺陷日”系列公益活动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举办
- 洛阳正骨数智骨科应用成果显著——五大典型病例展现精准医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