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变“夺命竿”!高压电击伤频发,烧伤科医生提醒这些保命知识
随着夏季来临,户外活动如钓鱼、露营、徒步等逐渐增多,但随之而来的高压电击伤风险也不容忽视。作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医生,帮助大家在享受夏日户外活动的同时,有效规避这一潜在的生命威胁。通过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急救能力,我们可以显著降低高压电击伤的发生率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真实案例:一根鱼竿引发的悲剧
近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科室收治了一位11岁的孩子,跟随家人去池塘边钓鱼。在河边挥竿时,碳素鱼竿不慎触碰到上方的高压线。瞬间,2万伏高压电贯穿全身,造成严重烧伤和多脏器损伤。经过三天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不得不截除右臂。这样的悲剧,每年夏季都在重复上演……
高压电击伤:
比想象更可怕的"电老虎"
高压电(1000伏以上)击伤与普通烧伤截然不同,具有三大致命特点:
1. "外轻内重":皮肤可能只有小伤口,但内部肌肉、血管、神经已大面积坏死;
2. "延迟伤害":伤后3-5天组织会持续坏死,很多患者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3. "全身打击":会导致心脏骤停、肾衰竭、脑损伤等多系统伤害;
最危险的是:60%的高压电击伤患者在事发时看起来"没事",几小时后才突然恶化!特别注意:高压电击伤患者就算醒着也必须送医!曾有患者自行回家后猝死!
生死急救:记住这5个保命步骤
如果目睹触电事故,请立即:
1.断电优先:用干燥木棍/橡胶制品挑开电线,绝对不要直接用手拉!
对于高压电击(1000伏特以上),普通民众不应贸然接近,而应立即拨打电力部门紧急电话95598和120急救电话,由专业人员处理。
2.安全距离:高压电会"隔空伤人",至少保持20米以上距离。
3.判断意识:轻拍双肩,大声呼叫。
4.心肺复苏:无呼吸心跳时立即按压(每分钟100-120次)。
5.保护伤口:用干净布料覆盖,切勿涂抹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
特别提醒:即使伤者清醒,也必须立即送医!临床数据显示,高压电击伤后24小时内猝死率高达35%!
户外活动"保命清单"
这些常见行为最危险:
钓鱼:碳素鱼竿沾水后导电性增强10倍
放风筝:风筝线潮湿后就是"导电线"
无人机:金属机身极易引雷
搭帐篷:避开高压线下方
农作:长柄工具要远离电线
安全距离口诀:
"万伏高压要记牢,水平距离三十米;雨天更要加倍远,生命不能赌运气!"
医生忠告:预防胜于抢救
1.选择钓位时先观察上空电线
2.雷雨天立即停止户外活动
3.使用绝缘材质的工具
4.教育儿童远离电力设施
5.牢记救命电话:
电力抢修:95598
医疗急救:120 消防求助:119
6.如发现电击伤患者,立即拨打120,给你最及时正确的处置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高压电击伤的死亡率虽然较过去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对于肢体严重损伤需要截肢的患者。这凸显了预防高压电击伤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在享受户外活动时必须时刻保持对高压电危险的高度警惕。
烧伤中心主任李晓亮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中心收治的高压电击伤患者中,大多数都是因为"觉得没那么危险"引发的!
夏季是电击伤高发期,学习安全知识,守护生命健康。
来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续命空调”变“夺命空调”,闲置半年的空调,你的打开方式正确吗?
你家开空调了吗?随着气温不断攀升,空调马上就要成为我们每日“续命”的“良药”。但吹空调也是有讲究的,闲置了数月之久后再次使用,空调除了带来阵阵凉意,也可能会带来疾病。空调机内管路的清洁程度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若不加注意还会引起肺炎。
- 下一篇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团队研究成果荣获2025年ASCCP科技创新奖
近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科研团队主导的研究成果《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在宫颈非典型腺细胞学中的效能验证研究》荣获2025年度美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学会(ASCCP)科技创新奖。
相关文章
- “钓鱼治近视”靠谱吗?真相来了!专家深度解析真正的“护眼”活动
- 2岁宝宝误服农药,医护人员凌晨1点打响生命保卫战
- 别让“语言发育迟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隐形绊脚石” —一个孩子妈妈的感谢信和启迪
- 签约启动!打通就医路上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 “河南方案”亮相世界级会议 破解食管癌治疗难题
- 郑大二附院南阳路院区“三进行动”团队走进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 警惕!高血压不再是老年专利,儿童也中招?家长必看防护指南
- 饿到两眼发昏却一斤肉没掉 中医:管住嘴≠饿肚子=辩证施膳,饿肚子当心拖垮代谢
- 36年不敢拍照的他,盯着自己的照片惊呆了……
- 河南省肿瘤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评为2024年度“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