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破近视谣言,守护孩子“睛”彩未来
诊室里,一位家长攥着孩子的验光单,眉头紧锁连环追问……
家长(焦虑翻手机):医生!邻居说散瞳会伤害孩子的眼睛,亲戚群还说戴眼镜会把度数"焊死",越戴越深……
眼科医生(推了推眼镜):您先深呼吸!今天咱们化身"五小行动-护眼小卫士",把智商税谣言挨个踢出群聊!
01.谣言:散瞳检查会伤害孩子眼睛?
家长:散瞳药水是不是有害?孩子用完说怕光、看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呢?
医生(摇头):散瞳就像给眼睛的“相机镜头"彻底放松,暂时看不清是正常现象!
散瞳本质:常用的散瞳眼药水如复方托吡卡胺、阿托品等,是通过暂时麻痹眼睛的调焦肌肉即睫状肌,让瞳孔放大,消除"假性近视"干扰。
怕光原因:瞳孔扩大后,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增加(类似相机光圈调大),常用散瞳药物如复方托吡卡胺,其睫状肌麻痹作用可在4~6小时内恢复,而阿托品的作用较强,持续时间可在1~2周,这期间可戴墨镜避免小儿畏光现象。
必要性:儿童睫状肌调节力强,《中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及安全用药专家共识》中建议12岁以下首诊儿童初次验光,应常规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即散瞳药。不散瞳验光相当于给奔跑中的人量身高,数据根本不靠谱!
02.谣言:戴眼镜会加速近视!
家长(忧心忡忡):医生!我亲戚说孩子一戴眼镜就摘不掉了,度数越戴越深!
医生(痛心疾首):错啦!眼镜不背锅,真相其实是……
眼镜是“视力辅助工具”:近视就像相机“对焦模糊”,眼镜只是帮光线精准落在视网膜上,让娃看清黑板,不会让眼睛变懒!不戴眼镜时,视网膜持续接收视物模糊信号,大脑会命令睫状肌“疯狂加班”调节焦距,孩子眯眼、歪头看东西,反而会加重眼睛疲劳,度数涨更快!
度数加深的“真凶”在这里:
生长发育:孩子长个子时,眼球也可能跟着发育,如果不加以控制,青少年近视每年会增长50-100度,因此,定期复查调整度数也很重要。
用眼习惯:长时间刷手机、趴着写作业、灯光太暗……这些才是“隐形杀手”!科学戴镜+户外活动,才能让近视度数“减速刹车”。
03.谣言:针灸/按摩/特效药能治疗近视!
家长(翻出手机广告):医生!这家机构说3个月摘镜,还晒了好多成功案例……
医生(严肃脸):这些“神奇疗法”都是障眼法!
真性近视:健康的眼球像自动对焦相机,能清晰成像。真性近视是“镜头变形”(眼轴/晶状体曲率异常),不可逆!好比煮熟的鸡蛋变不回生鸡蛋
所谓“治疗”真相:
假性近视:由睫状肌调节紧张或痉挛引起的一时性功能减退,以眼胀、头晕、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通过散瞳或休息就能“一键重启”,但这只占儿童近视的很小一部分!
按摩/针灸:短暂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感,但治不好眼睛的功能性改变。
冷知识:目前经医学验证可延缓近视的方法——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控制眼轴增长)、角膜塑形镜(通过物理压迫暂时改变角膜形态)和离焦框架镜或者多焦点软镜(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来实现近视防控的目的)。
真性近视不可逆!任何宣称"治愈近视"的都是智商税,耽误防控黄金期!
医生划重点,杜绝“小眼镜”
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自然光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是抑制度数增长的重要物质。
灯光改造:读写时保证300lux以上照度(相当于台灯+顶灯双光源),减少瞳孔频繁缩放。
20-20-20法则:用眼20分钟→远眺20秒→目标20英尺(约6米)外,避免睫状肌“卡死”在收缩状态。
科学配镜:建立视力档案,每3~6个月复查,关注孩子度数和眼轴变化。
与其相信谣言,不如带娃多晒太阳!快转发家族群,救救孩子的眼睛吧!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医生,救救我的孩子!”幼童突发肝脏破裂!郑医多学科展开生死营救!
- 吃太油腻会让抗癌药失效?河南省肿瘤医院最新研究揭开“耐药”真相
- 郑大一附院院内制剂“三黄消肿生肌洗剂”正式获批投入临床使用
- 少女“消失”的头发,居然在胃里?!
- 经常熬夜 + 烟不离口,38 岁金融男突发胸痛险猝死!医生:早有征兆
- 直播预告 | 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之产前诊断疑难病例交流沙龙第198期即将开启
- 联合国糖尿病日|体检报告上的“血糖”指标,您真的会看吗?
- 河南省肿瘤医院专家刘怀民当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舌系带短只影响几个发音!娃说话不清的元凶竟是它们
- 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破解乙肝相关肝癌免疫治疗困局 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