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列车广播响起“寻找医生”,河南省中医院樊艳:我在,别怕!
7月4日下午三时许,G3302次列车(郑州东至日照)2号车厢内,一场突发意外牵动着全车旅客的心——一名6岁男童在1F座位处不慎碰到父亲刚接的开水,滚烫的热水直接泼洒在孩子大腿根部及隐私部位。瞬间,剧烈的刺痛让男童放声大哭,慌乱中,家长手足无措,列车广播随即响起:“寻找医护人员!2号车厢有儿童烫伤需要紧急救助!”
此时,正在该趟高铁上的河南省中医院甲乳科副主任樊艳听到广播后,立刻快步赶到2号车厢。眼前,小男孩因疼痛持续哭闹,家长和列车工作人员正围在一旁,神色焦灼。
作为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樊艳第一时间蹲下身安抚孩子情绪:“小朋友,别怕!阿姨是医生,帮你看看哪里疼好不好?”在询问烫伤经过后,她仔细查看创面情况。考虑到列车上医疗条件有限,她一边指导家长继续用凉水冷敷缓解灼痛,一边取出列车备用的烧伤药膏为孩子轻柔涂抹。为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损伤,她灵机一动,用一次性纸杯给孩子制作了一个简易“防护罩”,贴心地固定在孩子的创面周围。
处理完毕后,樊艳又用轻柔温和的语气与孩子聊起了天,一点点地抚平他的紧张情绪。几分钟后,男童渐渐地停止了哭闹,小声说:“阿姨,现在不太疼了!”家长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连声向樊艳道谢。
下车前,樊艳再次来到小男孩身边,详细给家长交代后续护理要点:“这两天要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如果出现水疱或红肿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看着孩子在家长搀扶下逐渐恢复自如的步伐,她这才放下心来。
值得一提的是,樊艳随行的儿子(一名医学生)全程见证了这场救助。他若有所思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好像开始明白了什么是救死扶伤了!”。
从紧急响应到专业处置,从安抚情绪到后续叮嘱,樊艳用医者的专业与温情,为这场意外画上了温暖的句点。正如她所说:“医生的职责从不限于医院的诊室,任何需要的地方,都是践行使命的战场。”而儿子那句的“明白什么是救死扶伤了”,更是这趟高铁上最生动的课堂!当善良被看见,当责任被传承,医患之间的信任与人间温情,便在这趟普通列车上,绽放出了最动人的光芒。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24小时极速康复!郑大三附院“一日双通道”疝气手术 暑期专场、周末专场惠及千户家庭
暑期来临,儿童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进入集中治疗期。虽说孩子们终于有了时间,但家长们仍然每天要为工作困住。为了更好的利用好这个时期,同时考虑到家长特别忙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疝外科医师团队创新推出 “暑期一日手术” 与 “周末日间手术专场”双轨服务,实现 “当天入院、当天手术、24小时内出院”的极速闭环,实现了“孩子不误治病、家长不误工作”。为近千名患儿家庭解决“看病耗时长、家长请假难”的痛点。
- 下一篇
三伏天为什么不能喝冰水?
炎炎夏日,很多人习惯用冰镇饮料、雪糕、冰西瓜来降温,瞬间的透心凉,简直爽到飞起!但老一辈总念叨:"热天别贪凉,越热越不能喝冰的!"这到底是怎么个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