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水感染食脑虫?致死率99%,做好这几点能有效避免……
近日,一名家长在社交平台的求助引起广泛关注。
家长称其5岁女儿在游泳、泡温泉后,出现头痛、低热、呕吐。
住院后不久即昏迷不醒,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6月27日被检测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虫——俗称“食脑虫”,情况非常危急。
无独有偶,7月1日,又有一位患儿家长在社交媒体发布紧急求助。信息显示,患儿在6月16日打水仗后发烧,6月30日检查出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虫。
小患者的遭遇令人揪心,与此同时,孩子的经历也引起了许多恐慌:啥是“阿米巴‘食脑虫’”?怎么会进入大脑呢?还能带孩子们快乐玩水吗?喝了不干净的水有风险吗?
针对疑问,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性疾病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曾艳丽一一解答。
啥是“食脑虫”
“食脑虫”其实并不是一条虫,而是一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单细胞小生物,学名叫自由生活阿米巴。
近期发帖求助的两位患儿虽然都因它致病,但却并非完全一样的“食脑虫”: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引发的是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这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脑膜脑炎,病死率为99%。而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即狒狒阿米巴原虫),感染后则会引发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病程更长。在1974-2016年间,美国109例患者中,99例死亡,死亡率超过90%。
“食脑虫”为何如此致命?!
入侵高速:顺着鼻子里的神经直达大脑,留给免疫系统的时间极短。
疯狂破坏:在温暖的脑组织里疯狂繁殖,边吞噬边破坏(导致脑组织出血/发炎/坏死)。
伪装大师:初期只是“头疼+发热”,易被误诊为普通脑炎,等确诊真实身份,已耽误治疗。
铜墙铁壁:药物的有效分子较大,难以穿过血脑屏障。
哪里可能存在“食脑虫”
“食脑虫”在全世界广泛存在,在土壤和温暖淡水中都有发现。
其最喜欢水的特点:30-45℃、静滞不循环、淤泥/有机物多的淡水,如野湖、野塘。消毒不严、维护不善的游泳池、水上乐园;天然温泉、地热温水池等。
“食脑虫”怎么会进入人体的?
“食脑虫”的感染多发生在夏季。因为高温天气,食脑虫从包囊变成滋养体,即进化成活跃的“攻击形态”。
如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一般经水进入鼻腔→吸附在鼻黏膜上→沿嗅神经迁移至筛板→由颅底进入大脑。
但“食脑虫”要进入大脑并不容易,需要鼻腔被水猛冲(如游泳、潜水、跳水),把头部或鼻子浸入被污染的温暖淡水中,感染机会才有可能增加。
喝到污水不会感染“食脑虫”,胃酸可以将其杀灭。
而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更喜欢通过皮肤小伤口或吸入尘土慢慢进入体内。感染多与骑沙漠摩托车、玩越野摩托车、游泳、农业和园艺等活动有关。
使用冲鼻器会感染吗?
美国、巴基斯坦有过因使用不清洁的水冲洗鼻腔,导致感染“食脑虫”的病例。
但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对氯非常敏感,浓度2mg/L,即可有效消除。
我国日常使用的自来水都是经加氯消毒处理且含有余氯的,因此基本没有感染风险。
但依然建议清洗鼻腔时使用温开水、蒸馏水、矿泉水或配比好的专用冲鼻液。
挖鼻孔会感染“食脑虫”吗?
“食脑虫”要通过鼻腔深部黏膜区进入脑部,挖鼻子一般不可能碰触到这么深的位置,所以感染概率微乎其微。
还能带娃去玩水吗?
选字当先:只去水质清澈、消毒严格、循环良好的正规泳池/水上乐园!从源头杜绝!
堵住入口:避免接触不熟悉的水体。在天然水域、温泉或不确定水质的地方,佩戴鼻夹或者使头部高出水面,防止水进入鼻腔!物理隔绝,无路可进!
警字救命:玩水后,若出现头痛、高烧不退、颈部僵硬、畏光呕吐,立刻!马上!去医院急诊!并把接触史告诉医生。
曾艳丽介绍,总的来说,感染阿米巴原虫非常罕见,国内仅有零星报道。因此,不必因为罕见事件而盲目恐慌,了解传播途径,做好安全措施,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来源:河南省人民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开空调紧闭门窗制冷效果才好?医生提醒:当心室内空气攒“毒”
三伏天里,躲进空调房享受清凉是不少人的避暑首选。然而,这阵阵凉风背后,可能暗藏健康危机。 “我们科室就收治过几例化疗后的患者,他们在打扫久未居住的老房子时,因为没做好防护,吸入霉菌后患上了真菌性肺炎。”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何振说,长期不清洁的空调滤网,恰恰会制造出类似的致病环境,一旦空调开启,这些霉菌就会随着冷风在密闭空间里四处飘散。对于免疫力较弱的儿童、老人,尤其是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来说,吸入后可能引发真菌性肺炎——临床上,这类病例并不少见。
- 下一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完成河南首例软镜下椎间盘突出手术
近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脊柱微创中心完成了3例单通道软质内镜(LUSE,L-Unitary Soft Endoscope)辅助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该技术在河南省内首次开展,为广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了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