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45年烟龄,双肺像破棉絮!医生:这种病比肺癌更隐蔽!
60岁的冯大伯(化名)躺在郑州人民医院北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病床上,神情疲惫却又带着几分庆幸。
几天前的早晨,他像往常一样起床后点燃了当天的第一支烟,然而烟才抽到一半,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出大量白色泡沫样痰,紧接着就感到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连走到卫生间的几步路都让他气喘吁吁。
女儿见状立即拨打了120,急救人员将他送到了郑州人民医院北院区,完善相关检查后,最终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郑州人民医院北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艳红拿着CT片告诉他:“双肺已经像破棉絮了”。
原来冯大伯已经有45年的烟龄,常年大量抽烟把他的双肺“啃”出了洞。
其实慢阻肺是比肺癌更隐蔽的“呼吸杀手”。每10个“老烟枪”里,有9个逃不过慢阻肺,更可怕的是这个病就像“温水煮青蛙”,早期可能只是晨起咳痰,逐渐发展为“走路超不过百米”“洗澡喘不过气”,最终可能连系鞋带都要吸氧。
入院治疗后,郑州人民医院北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迅速为冯大伯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首先给予低流量氧疗改善缺氧状态,同时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缓解气道痉挛和炎症,静脉滴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结合祛痰药物促进排痰。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冯大伯住院期间完全戒烟并接受了系统的呼吸康复训练。经过两周的治疗,冯大伯的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减轻,日常活动耐力显著提高,出院前复查肺功能较入院时改善了30%。
刘艳红主任解释,慢阻肺的高发人群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以下是需要特别警惕的高危人群及风险因素:
长期吸烟者(包括二手烟暴露)
约90%的慢阻肺患者与吸烟密切相关,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0倍以上,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风险越高。一般每天1包烟抽20年,或每天2包烟抽10年就属于高危情况,电子烟、雪茄同样会对肺部造成伤害,长期接触二手烟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职业性粉尘/化学暴露者
矿工:长期接触煤尘、硅尘。
纺织工人:经常暴露在棉尘环境中。
化工从业者:接触异氰酸盐、氯气等有害化学物质。
建筑工人:工作中会吸入水泥、石棉粉尘。
职业暴露可使慢阻肺发病提前10 - 15年,即使不吸烟也有可能患病。
室内空气污染接触者
使用柴草、动物粪便等生物燃料做饭、取暖,燃烧产生的烟雾会污染室内空气。
厨房油烟是常见污染源,尤其在通风条件差的老旧小区,烹饪时产生的油烟难以及时排出。
新装修房屋中,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会长期释放,刺激呼吸道。
研究发现,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的人患慢阻肺的风险与轻度吸烟者是一样的。
儿童期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婴幼儿时期如果患有严重肺炎,或者反复出现支气管炎、哮喘等情况会导致肺部发育异常,成年后的肺功能基线值较低,成年后患慢阻肺的风险会增加。
40岁以上伴有慢性呼吸道症状者
如果40岁以上的人群出现以下症状需要警惕:
持续咳嗽≥3个月,尤其是晨起时咳嗽更为明显;咳出白色黏痰或泡沫样痰;活动后气短,比如爬3楼需要中途休息;冬季症状加重。
如果出现上述任一症状且有吸烟史,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
有慢阻肺家族史者
遗传因素在慢阻肺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α- 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更容易患慢阻肺。此外,家族聚集性也很明显,直系亲属中有患慢阻肺的人,自身患病风险会增加。
刘艳红主任提醒大家,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有效的手段,任何年龄戒烟都能获益。
戒烟12小时后,血液一氧化碳水平恢复正常;
戒烟3个月,肺功能改善,咳嗽、气促减轻;
戒烟5年,肺癌风险降低50%。
来源:郑州人民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关爱脊柱,守护健康 2025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暑期脊柱侧弯训练营”开营啦!
洛正骨“脊柱侧弯训练营”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中医特色治疗为核心,融合国际公认的德国施罗斯脊柱侧弯矫形体操与前沿现代康复医学技术,为8-18岁青少年带来一场改变人生的康复之旅。
- 下一篇
追“光”逐“影”,河南省肿瘤医院多学科协同,明察“肿瘤”秋毫
2024年,响应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号召,包括影像诊断专家张仁知在内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批派驻专家团队,抵达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医院),开启长期驻点工作。这支由顶尖专家组成的团队,凭借扎根临床的思维、动态追踪的眼光、协同作战的能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深度融入河南医院,更在众多关键时刻紧密协作,特别是北京专家之间以及河南医院医学影像科与临床、病理等科室的高效联动,提升了河南医院影像诊断水平和学科综合能力,在众多关键时刻为患者拨开诊断迷雾,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