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5岁娃贴“三伏贴”出满背水泡 医生:这些误区千万别踩

王净丽    2025-07-181663

  5岁娃贴三伏贴后满背起水泡

  今年的三伏天即将到来,5岁的豆豆(化名)被奶奶带到了小区附近的养生馆。

  “三伏贴能治百病,孩子冬天老感冒,贴这个准管用。现在把伏前贴贴上,打好基础,能提升整体疗效!”店员信誓旦旦,奶奶毫不犹豫买了伏前贴,给豆豆后背贴了6片,准备到第二天再揭掉。

  当晚,豆豆哭闹不止,掀开衣服一看——背上通红,起了一大片水泡! 紧急送医后,医生皱眉:“三伏贴不是万能贴,孩子皮肤娇嫩,哪能随便乱贴?”

  “三伏天是调理体质的黄金窗口,不少人准备贴敷三伏贴,以求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李欢提醒,三伏贴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误区和隐患,像豆豆这样因盲目贴敷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也时有发生。

  什么是三伏贴?

  李欢介绍,三伏贴是在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段将特定中药贴敷于人体穴位,通过药物渗透和温热刺激,达到‌温经散寒,调理气血、增强体质‌的作用,用于防治冬季易发疾病、虚寒性疾病及遇寒加重疾病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

  三伏贴常见误区有哪些?

  李欢指出,公众对三伏贴往往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若不及时澄清,轻则疗效打折,重则贻误病情。

  误区一:三伏贴“包治百病”,人人皆宜

  真相:三伏贴并非“万金油”,而是一把“对症钥匙”。

  三伏贴更适合于气虚、阳虚、痰湿等体质,尤其是遇寒加重疾病与冬季好发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严重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心脏病患者、皮肤病患者,高血压、急性咽喉炎、发烧、热证和瘢痕体质、易过敏体质等都不适合贴敷三伏贴。除此之外,老人和小孩都可以贴敷。

  误区二:贴敷时间“越久越补”

  真相:现代三伏贴讲究“短时多次、循序渐进”,发泡已非目的。

  三伏贴也叫天灸、发泡灸,现代为了防止感染,尽量不发泡,同时为增强疗效,需减少每次贴敷时间,增加贴敷次数,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根据药物组成成分不同,三伏贴贴敷时间为成人约1至2小时,儿童0.5至1小时,如有不适需要立即揭掉。

  误区三:贴一次就能“立竿见影”

  真相: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慢工细活,重在“伏”字——潜伏、蓄势、缓释。

  三伏贴本身就是预防冬季好发、虚寒性疾病及遇寒加重疾病的提前调理之措,加之体质不同,穴位刺激后,吸收程度不同,穴位需要持续刺激治疗,按疗程连续贴敷,效果到冬季才会慢慢体现。

  “三伏贴不是‘神贴’,却是‘时机贴’。辨体质、控时间、按疗程,才能让它真正达到预期效果。”李欢强调,大家应理性看待三伏贴,认清误区,切实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专家小传

  李欢,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分会青年副主委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中医药首届青苗人才代表性传承人

  擅长:中医综合调理,中药配合针灸、埋线治疗脾胃病、肥胖、失眠、畏寒、反复感冒、 月经病、面斑、早衰、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调理和防治。

  致力健康科普,主编和副主编养生相关著作各1部,参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三五”中医养生类国家规划教材2部。

  门诊地址:河南省中医院综合楼5楼治未病科3诊室。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