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郑大二附院血管外科为一名深夜收治69岁车祸患者成功保肢

许冠玉    2025-08-05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13

  近日,郑大二附院血管外科在深夜收治一名69岁重症复合伤女性患者,该院医疗团队凭借精湛技艺与高效协作,成功为其实施了紧急血管手术,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保肢、救命之战。

  据了解,该患者因一周前的严重外伤导致多发肋骨骨折、气胸及胸腔积液。在转诊至郑大二附院前,其右下肢冰冷发凉,皮肤呈现花斑状坏死性改变,提示肢体循环出现严重问题。经郑大二附院血管外科迅速评估,高度怀疑为右下肢动脉损伤性闭塞合并血栓形成。如不及时处理,大面积肢体坏死不仅意味着高位截肢风险,坏死后释放的毒素更会引发全身性感染、肾衰竭乃至休克,直接危及生命,情况万分危急。面对这一复杂危局,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当日凌晨零点,由郑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ICU)、血管外科、胸外科、心外科组成的多学科专家团队(MDT)迅速集结,为该患者进行急会诊。通过综合研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右下肢动脉严重损伤伴急性血栓形成”。诊断一确立,一场与时间赛跑,保肢、救命的战斗即刻打响。

  凌晨一点,手术室灯火通明。郑大二附院血管外科团队迅速完成术前准备,对患者展开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证实了术前的判断:患者右下肢动脉内膜因创伤发生多发性破裂损伤,已无法进行常规缝合修复。为挽救肢体、成功保肢,团队果断制定并实施了“自体血管移植修复术”这一高难度方案:从患者自身选取健康静脉段,精细修剪后,用以桥接重建患者病变动脉的血流通道。每一针精准的显微缝合,都是对医术的极致考验,凝结着医务人员为患者顽强保肢的意志;每一秒专注的坚守,都熬炼着疲惫却绝不松懈的神经。

  凌晨五点,当窗外晨曦微露,城市苏醒时,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终于在反复确认血流畅通无阻后露出充满疲惫却无比欣慰的笑容——这场与时间竞速的高难度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术后患者右下肢皮温逐渐回升,皮肤花斑状改变逐渐消退,恢复温暖弹性,超声监测证实血流恢复良好。

  郑大二附院血管外科主任吴成稳表示:此类急诊下肢动脉重建手术的核心在于分秒必争。该患者从出现缺血表现到接受手术干预已间隔数小时,肢体面临不可逆坏死的巨大风险。团队运用自体血管移植技术成功重建血流,核心目标就是保肢救命,这不仅挽救了患者的肢体功能,更极大地维护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复杂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郑大二附院血管外科在处理高难度血管急重症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机制(MDT)在应对夜间突发急危重症时的强大效能和应急响应能力。从敏锐预警、多学科联动,到深夜里无惧疲惫、挑战极限的手术攻坚,再到术后无微不至的精心监护,环环相扣,分秒必争,拯救了患者。

  来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