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破血糖困局,他在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甩掉降糖药
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如同一位潜伏的 “健康杀手”,悄然盯上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众多患者而言,降糖药仿佛成了 “必需品”,日复一日的服用成了生活常态,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是伴随终身的 “枷锁”。如何摆脱药物依赖、实现血糖的稳定控制,成了无数患者心中的渴望与难题。而郑州苏先生的经历,却像一束光,照亮了这条看似艰难的道路 。
风寒引重疾 壮汉确诊“2型糖尿病”
郑州的苏先生至今记得去年五月那份沉重——他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一周前的一场风寒过后,咳嗽胸闷没好,反而添了更揪心的毛病:咳出的痰带着黑色,嘴巴干得总想喝水,小便也明显多了起来。
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给了他当头一棒:空腹血糖8mmol/L,餐后两小时12mmol/L。糖耐量试验的结果更让他心凉了半截——空腹8.39mmol/L,1小时飙到17.06mmol/L,2小时18.39mmol/L,3小时还在11.76mmol/L高位。“2型糖尿病”的确诊,让这个壮年汉子第一次慌了神。
医生叮嘱要控制饮食,苏先生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到位。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他浑身没劲,干啥都提不起精神,心情也跟着大起大落,家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舌脉定证辨“消渴” “量身定制”破解血糖困局
2024年5月20日,44岁的苏先生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一病区主任医师姚沛雨详细询问了他的情况,并仔细进行了中医的舌诊和脉诊,最终诊断为“消渴病”(肝郁脾虚兼瘀证)。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和身体症状,姚沛雨主任建议他住院进行系统调理。住院期间,姚沛雨主任团队为苏先生“量身定制”了一套方案,包括严格的糖尿病饮食、科学的运动计划、个体化的血糖管理方案,再配合上中医药的综合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苏先生的血糖波动逐渐平缓,趋于稳定,他紧绷焦虑的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
苏先生住院期间血糖值逐步平稳达标
姚沛雨主任深谙“业医不明脏腑,则病源莫辨,用药无方”的古训,他强调临床重视诊断的意义,认为只有像治疗苏先生这样,既辨明中医的“证”(如肝郁脾虚兼瘀),也确诊西医的“病”(如糖尿病),做到“识证明病”“证病结合”或“病证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辨证论治,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正是基于这种“病证结合”的调理,苏先生入院时化验单上那些上上下下的箭头,如今已逐渐回归平稳。身体一天天好转的感觉,让他对接下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停药半年血糖稳 一面锦旗寄深情
最让苏先生难以置信的是“逆转”二字。当姚沛雨主任告诉他可以尝试停药时,他瞪着眼半天没缓过神。如今停药半年,血糖依旧稳稳当当,他才真正相信——自己的糖尿病,真的被控制住了。
前几天,苏先生一家人专程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德医双馨、情系患者”八个大字。苏先生激动地说“这八个字分量太轻了,道不尽我们心里的感激。”

苏先生及家人与姚沛雨主任(中)合影留念
诊室的墙上又多了一面锦旗,而苏先生的故事,正悄然传递着一个信念:面对糖尿病,选对了方向,希望就在前方。
专家介绍
姚沛雨,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逆转分会副会长。从事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肾病及其内科疾病。
坐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上午
坐诊地址:北院B区216诊室
联系电话:13700780446
来源: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