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相似命运,家族遗传史让他们同一天走进手术室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一病区,两位互不相识的患者,在同一天接受了结直肠癌手术。
巧合的是,他们都来自有遗传史的家庭。一位的父亲、二伯、姑姑均曾患肠癌,另一位的父亲和堂哥也曾被确诊肠癌。
这样的病例引起了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庄競的关注,当癌症在家族中多次出现,它可能不仅是运气问题,而是隐藏的遗传风险。
手术台上的“相似病史”
46岁的毛先生,19年前在当地被确诊为结直肠癌。
早在此之前,他的父亲曾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结直肠癌,并由庄競完成了肠癌手术,恢复情况良好。
这段家族的就诊经历,让毛先生在确诊后第一时间想到了庄競。
问诊中,庄競得知,除了父亲之外,毛先生的二伯、姑姑也都曾罹患肠癌,这让庄競立刻意识到他属于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
随后,毛先生接受了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多年坚持每年复查,结果一直正常,这也让他逐渐放松了警惕。
2022年至2024年间,他没有再进行复查。直到今年复查时,肠道内再次发现病变,他不得不再次走进手术室。
巧合的是,这样的家族癌症“接力”并非毛先生家族独有。
34岁的李先生,两个月前开始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起初以为是普通胃肠问题,症状加重后才到医院就诊。
检查结果提示为结肠癌并伴肠梗阻,需要立即手术。
进一步追问病史,庄競发现他的父亲十多年前做过肠癌手术,堂哥同样被诊断为肠癌。
当庄競将两位患者的病历资料放在一起时,惊人的相似性跃然纸上。两人都来自有多位近亲属患癌的家族,癌症类型相似,而且发病年龄提前。对有经验的肿瘤医生来说,这种模式提示两位患者可能患有林奇综合征。
写在基因里的高风险
庄競介绍,林奇综合征也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它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在多个部位发病,不仅包括结直肠癌,还可能出现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泌尿系统肿瘤等。如果父母一方携带致病基因,那么子女有50%的概率会遗传到该基因。
与普通结直肠癌相比,林奇综合征有三大显著特征:
发病更早:常在50岁前发病,有时甚至30多岁就确诊。
家族聚集:直系或旁系亲属中多人罹患相同或相关类型癌症。
肿瘤类型多样:不仅局限于结直肠癌,还包括胃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泌尿系统肿瘤等。
早识别、早干预、全家管理
“林奇综合征并不意味着‘必然患癌’,但与普通人相比,基因携带者的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风险显著增加。”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冯伟宇提醒,“它是遗传性疾病,必然会影响家庭成员,因此患者的直系亲属(无论男女)都应进行基因检测。”
冯伟宇建议高危人群可以这样做:
肠镜筛查
高危人群在20~25岁开始定期做肠镜检查。每1~2年进行一次检查。
女性防控
女性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早期筛查,可在生育结束后与医生评估是否进行预防性子宫和附件切除。
生育指导
对有生育需求的携带者,可进行产前诊断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降低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风险。
庄競强调,对于有家族聚集性肿瘤风险的人来说,家族病史是健康的“预警信号”。遗传无法改变,但防线可以提前筑起,每一次主动的检查,都是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更多健康时间。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等你报名 2025河南省乡村振兴火炬接力活动9月10日启幕
- 莫名烦躁、失眠、总想哭?围产心理门诊伴你安心孕育
- 羊膜束带是咋回事?2天龄宝宝脚趾手指差点被“勒”坏死
- 不同家庭、相似命运,家族遗传史让他们同一天走进手术室
- 上海龙华医院落子中原!中医肿瘤“国家队”郑州开诊,让河南患者减少跨省求医
- 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周勇刚教授将于8月25日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坐诊
- 全国首个脓毒症团体标准《脓毒症诊断与治疗规范》英文版发布
- 郑大三附院产科学科带头人李根霞:用爱与责任守护生命之光
- 七旬老人迷信“千金难买老来瘦”患上肌少症 专家:体重管理这样做才科学
- “五小”健康大闯关!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专场活动走进省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