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坐卧不安,可别以为只是累了 听听骨科专家咋说
深夜翻身时关节隐隐作痛辗转难眠,久坐后臀部酸麻胀痛“如坐针毡”,爬楼梯时膝盖“咔哒”声响……这些正悄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许多人以为这只是疲劳的常态,贴贴膏药忍一忍就过去了,直到某天连平躺入睡都变成奢侈。
“坐卧不安”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健康问题?该如何鉴别和预防,以免陷入误区、延误治疗?为此,河南健康网专访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外三科副主任医师张文明。
河南健康网:引发“坐卧不安”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初步区分?
张文明:引发“坐卧不安”的常见疾病有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和泌尿系统疾病,其中腰部的骨肌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症状、发病部位、持续时间等初步鉴别,进一步确认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
腰部的骨肌系统疾病主要由损伤性、劳损性、退变性疾病引起。
劳损性疾病:如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常在久坐、久站后发作,疼痛部位多在腰背部两侧肌肉,消除诱因可缓解。
损伤性疾病:如急性腰扭伤、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有固定压痛点,可通过按压部位及彩超检查来明确。
退变性疾病则包括以下三种。
腰椎间盘突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麻痛,疼痛部位在腰椎两侧棘突旁。
腰椎管狭窄: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跛行,比如走一段路需要休息一阵才能继续行走。
腰椎滑脱:腰痛随体位变化,可伴或不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状。
河南健康网:哪些危险信号提示必须尽快就医?
张文明:在保守治疗三个月后,如果腰痛不缓解,还出现下肢麻、痛、无力,或脚趾、腿部伸屈无力,表明神经压迫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更严重的情况是出现大小便失禁、肛门周围麻木等马尾综合征症状,已到需急诊手术的地步,必须尽快就医。
河南健康网:如何预防或缓解“坐卧不安”症状?
张文明:预防大于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办公室人群尽量避免久坐、久站等,坐一小时左右可以起身活动、扭扭腰以缓解腰部疲劳。建议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保持正确坐姿。日常加强锻炼,可进行游泳、跑步、俯卧撑、平板支撑、小燕飞等运动,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缓解腰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控制体重,因为体重过大会增加腰部负荷,可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减轻体重有助于缓解腰部压力。
当然,如果腰痛症状持续严重,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平时我们还应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身腰椎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记住,关爱腰部健康,从日常做起,让我们远离“坐卧不安”的困扰。
王净丽 张文明/文 李一帆/视频
李晓宇/通讯员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超半截肢竟因糖尿病足!专家教你如何保住双脚
深夜急诊室,一位老人蜷缩在病床上,抱着肿胀发黑的脚——每一次微小的移动,都引发剧烈的颤抖。溃烂处散发着异味,这不是普通的外伤感染,而是“糖尿病足”正在无情地蚕食他的肢体。 门外压抑的啜泣声,道尽了家属共同的恐惧:这脚,还能保住吗? 这令人揪心的一幕,绝非个例。在中国1.4亿糖尿病患者中,约15%的人可能滑向同样的深渊。更触目惊心的是:全球超过一半的截肢手术,竟是由糖尿病引发!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截肢风险,竟高出15至46倍! 糖尿病足,这个让众多患者闻之色变的并发症,是否真的无法避免?面临截肢风险时,我们又该如何守护自己的双脚?为了解开这些关乎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紧要问题,我们专访了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二病区王志强主任。
- 下一篇
频频坐卧不安,可别以为只是累了 听听骨科专家咋说
“坐卧不安”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健康问题?该如何鉴别和预防,以免陷入误区、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