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郑大一附院韩新巍教授团队突破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瓶颈 研究成果登国际顶刊PNAS

河南健康网 2025-09-093003

  近日,郑大一附院首席科学家韩新巍教授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以题为“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derived SEMA3C facilitates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 via NRP2-mediated MAPK activation”(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来源的SEMA3C通过NRP2介导的MAPK激活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发表于国际期刊PNAS。郑大一附院在读研究生张玉元、左安宁、巴瑀皓、刘姝彤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韩新巍教授为通讯作者。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高发恶性肿瘤,肝转移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生存率大幅下降的 “头号杀手”。临床数据显示, 约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疾病进展中会出现肝转移,一旦发生转移,患者 5 年生存率不足 20%。长期以来,临床诊疗中缺乏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精准干预靶点,破解其转移机制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亟待攻克的核心难题。

  面对这一难题,韩新巍教授团队深耕研究,率先发现一群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起关键作用的肿瘤细胞亚群。该细胞亚群空间上定位于结直肠癌原发灶,在时间上主要分布于肝转移早期阶段,团队将其命名为“肝转移起始细胞(liver metastasis-initiating cells, LMICs)”。

  进一步研究发现,LMICs具备三大显著特征:一是高干性,使其拥有在肝脏“落地生根”并形成新肿瘤的强大能力;二是低增殖性,能有效规避针对快速分裂细胞的传统化疗;三是与周围基质成分发生活跃交互作用,为转移过程中获取生存信号提供保障。同时,临床数据分析充分证实,LMICs的存在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为后续研究推进奠定重要基础。

  明确LMICs的核心作用后,团队进一步锁定驱动其启动转移的“关键信号”。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与LMICs之间,存在一条关键的“通讯通路”——CAFs通过释放SEMA3C配体,向LMICs发出了“行动指令”。

  为验证这一机制,团队开展系统的体内外实验,结果证实:CAFs分泌的信号蛋白SEMA3C,可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NRP2受体;这一结合会激活癌细胞内部的MAPK信号通路,如同按下“引爆开关”,最终强力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向肝脏的转移。 

  (图. SEMA3C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示意图。CAFs分泌的SEMA3C与肿瘤细胞上的NRP2相互作用,激活MAPK信号通路并促进EMT,导致CRC进展和肝脏转移。)

  这项研究不仅从机制层面深化了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认知,更在临床应用层面展现出重要价值,为诊疗提供全新思路——一是早期诊断标志物:SEMA3C蛋白可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标志物,通过病理染色,有望提前预警转移风险,为早期干预争取时间;二是靶向治疗新方向:针对 SEMA3C蛋白或NRP2受体的抑制剂,可成为 “阻断肝转移” 的新型靶向药物,突破传统治疗局限;三是预后评估工具:结合 SEMA3C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可构建更精准的结直肠癌预后评分系统,助力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未来,韩新巍教授团队将继续围绕SEMA3C-NRP2-MAPK这一关键通路深入研究,推动针对该通路的新型疗法研发。该研究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防治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有望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