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曾宪旭:精微鉴真守初心 创新赋能拓新程

河南健康网 2025-09-10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2628

  在显微镜与切片之间,她以毫厘之辨守护生命之诺。把标准写进流程,把质量镌入日常,让每一份病理报告“有据可依、经得起检验”。她以创新回应时代,以坚守成就专业,把数字化、规范化、国际化变成惠及患者的温度。她用严谨托举信任,用仁心化解忧惧,把“看不见”的隐患变成“看得见”的答案。她就是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曾宪旭。

  精业笃行

  质量标杆树国际权威

  质量是病理的生命线,规范是发展的硬支撑。

  曾宪旭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诊断病理学学科带头人,并牵头建设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妇科疾病早期诊断重点实验室。她专注主业、追求卓越,始终将规范管理与质量提升作为科室发展的根本。

  在她的引领下,团队精益求精,于2023年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ISO15189国际医学实验室认可,成为国内妇幼保健机构中首个获此殊荣的病理科。早在2019年,病理科便着手推进质量体系建设,对照国际顶级标准,分阶段组织内审员培训学习ISO15189相关知识,逐步搭建涵盖组织架构、文件管理、流程规范与信息化质控的完整质量管理体系。

  她带领团队全员参与、集体攻坚,从体系文件撰写到全流程信息质控,每一环节都凝聚智慧与汗水。经过10余月试运行,病理科于2023年12月顺利通过ISO15189现场评审,并于2025年2月顺利通过监督评审,实现自我管理的蜕变与跃升。

  把“准确”当底线,把“及时”当准绳,把“持续改进”当作日常——为每一位患者托底安全与信任。

  创新求索

  科技赋能破诊断难题

  面向临床需求、把握学科前沿,是她的行动准则。

  针对我国宫颈癌筛查“周期长、侵入性强、成本高”的现状,她将光学相干层析显微成像(OCM)引入宫颈癌筛查领域。该技术无需组织固定与切片,即可直接获得新鲜组织三维结构信息,显著减少创伤、提升便捷性与准确率。相关成果于2018年发表于国际期刊《Theranostics》,并被选为封面文章,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在人工智能赋能医疗的浪潮下,2024年,团队在《Modern Pathology》发表原创性研究,系统评估AI辅助诊断系统“AICyte®”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效能。该系统通过分流机制与阴性截断域值设计,有效减轻病理医生阅片压力,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可落地、可复制”的创新方案。

  同年,团队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师丽教授团队联手,开发并发布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理大模型GTDoctor及智能辅助诊断系统GTDiagnosis。大模型兼具技术创新与临床实用性,显著提升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精准诊断能力。这一成果实现医学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妇幼专科精准医疗水平跃升。

  曾宪旭团队将持续推动系统优化与推广,让科技创新进一步转化为守护民生的确定性。让更多患者少受一次创伤,少走一次弯路,少等一天结果——这是创新的意义,也是温度的方向。

  仁心筑爱

  温情诊断润医患初心

  病理诊断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众多疾病确诊的最后环节与最终依据,深知责任重大的曾宪旭,对每一份报告都倾注极致专注与严谨。对疑难或关键病例,她坚持亲自复核、反复推敲,多次召集团队研讨,从不放过任何一丝疑点;遇新发或罕见疾病,她躬身查阅最新文献,积极联络同行,只为获得最准确的判断。加班至深夜是常事,“耐心细致”成为团队共识。她以“零差错”为团队最高标准,建立完善的多重审核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坚实、可信、可溯源的决策依据。每一次核对,都是与时间赛跑;每一份报告,都是对生命负责。

  恪守“以患者为中心”的信念,她将患者的生命安危与心理感受牢记于心。无论诊疗多忙,她都耐心倾听患者与家属的担忧,细致解释诊断结果,化解焦虑与误解;遇到困难患者,她主动联络相关部门,协调各方资源,为患者争取最大支持与人文关怀。她用专业传递确定,用温度安放不安。在她看来,冰冷的标本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

  关怀也贯穿于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作为科主任,曾宪旭严谨中满含温情,既以高标准带领团队不断突破专业难关,又始终关注每位同事的成长与福祉,最大程度为团队成员提供学习资源和成长空间,帮助大家在实践锻炼中迅速提升。团队凝聚力和专业素养持续提升,为病理科长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成长有方向、工作有依靠、团队有温度。

  作为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病理专委会负责人,她主动担当行业使命,积极搭建学术平台,每年组织多场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聚焦妇幼诊断热点难点,推动基层人员业务成长;每年培训学员逾200人,助力诊断能力整体提升与优质资源下沉。她把个人与团队之力融入行业之进,以专业之光照亮更多基层之路。

  医患同心

  危机之夜,确定之光

  病理科是一道无声的防线,它把“看不见”的真相具象为显微镜下确凿的证据,把临床的每一次抉择托举为更有把握的方向。

  深夜,一位产妇突发休克,临床高度怀疑羊水栓塞。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在曾宪旭的带领下,病理技术与诊断医生密切配合,连夜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逐一视野排查,终于在关键视野捕捉到羊水栓塞的病理线索,迅速形成证据支撑,第一时间向产科反馈,推动多学科快速决策与联合救治。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中,病理把“不确定”变成“看得见”的证据,多学科把“危机”转为“可控的过程”。最终,通过产科主导的多学科联动,患者转危为安。那一夜的灯一直亮着——每一张涂片,都是向生命迈出的一步;每一次确证,都是对信任最有力的回应。

  当未知的标本化作临床的确定之光,焦灼的心也有了落处。这份从深夜延伸到清晨的守候,正是病理科团队“以标准为舵、以创新为帆、以仁心为灯”的最好诠释。

  在曾宪旭教授的引领下,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正以国际化标准、创新性成果与温暖的人文关怀,成为守护健康与生命的重要中坚力量。以标准为舵、以创新为帆、以仁心为灯,曾宪旭和她的团队正在为更多患者点亮诊疗的“确定之光”。当答案从显微镜下浮现,安心便在心底生长。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