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不够?皮瓣来凑!
皮肤上莫名冒出的“小疙瘩”,不仅影响外观,有时还需手术切除。当切除范围较大时,医生常会施展一种如同“移花接木”的技术——皮瓣转移术,在彻底切除病灶的同时,精细修复创面,兼顾美观与功能恢复。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神奇的手术?
🔍 认识皮肤上的“不速之客”:
体表肿物类型
体表肿物泛指发生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异常团块,十分常见。它们大多属良性,但也有恶性可能。
• 良性常见类型
痣:色素细胞聚集形成,形态多样;
脂肪瘤:由脂肪细胞组成的柔软包块;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因皮脂腺导管堵塞形成,内容物常如豆渣;
纤维瘤: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硬结;
瘢痕疙瘩:创伤后愈合异常导致的高出皮面的瘢痕。
• 恶性常见类型
基底细胞癌:最常见皮肤癌,生长慢转移少;
鳞状细胞癌:发展较快,有一定转移风险;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须高度重视;
其他皮肤恶性肿瘤。
🩹 是“拆东墙补西墙”吗?
皮瓣转移的奥秘
奥秘
当肿物切除后创面较大、无法直接缝合时,医生就会考虑采用“皮瓣转移”。
• 什么是皮瓣
它不是一片简单的皮肤,而是自带血液供应(含血管、脂肪等)的活组织,犹如自带养分的“花瓣”,移植后更易存活。
• 如何操作
若创面不大,可“就地取材”,将周围带血供的皮肤组织旋转覆盖缺损区,如同“转动门板”;
若创面宽大,则从身体其他合适部位切取一块带血管的皮瓣,“移栽”到创面处重新缝合,就像保留花茎的鲜花,移至新土依然鲜活生长。
• 突出优势
因自带血运,皮瓣存活率高,且在颜色、质地、厚度等方面与受区更匹配,美观和功能性都优于常规植皮。
📋 什么情况下需要皮瓣转移?
适用
并非所有切除手术都需皮瓣修复,其主要适用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创面过大、过深,无法直接拉拢缝合;
深部重要结构(如骨骼、神经、血管、关节)暴露,需软组织保护;
功能部位(如手指、面部、关节)缺损,对外观和活动能力要求高;
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需修复缺损并保障切缘安全;
局部血运差或疤痕组织多,不适合植皮。
🩺 术后护理与随访同样关键
尽管现代皮瓣技术成熟、成功率极高,但术后仍需医患携手密切观察,加强伤口护理,及时沟通反馈,才能最大程度预防并发症,保障修复效果。
皮瓣转移是整形与修复外科中一项精湛的技术,它运用患者自身“富余”的、带血供的皮肤组织,像完成拼图一般精准修复缺损,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双重目标。了解其原理与流程,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安心地迎接手术,达到理想康复效果。
来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郑大一附院放射科1项成果荣登《Radiology》 封面,同团队年发6篇相关研究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医技科研团队再传捷报——由周宇涵、郭晓旭主导,针对临床罕见疑难病例撰写的个案报道《Multisite Involvement in Klippel-Trénaunay Syndrome Using Photon-counting CT》成功发表于国际放射学顶级学术期刊《Radiology》,并荣登该期刊8月封面。
- 下一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荣耀入选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9月13日,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第二届联席会议在上海顺利举行,会议汇聚了全国足踝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学科带头人以及业界精英,共同围绕足踝外科的前沿技术、临床诊疗规范、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相关文章
- 国内知名脊柱畸形矫形专家邱勇教授将于9月29日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坐诊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荣耀入选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 皮肤不够?皮瓣来凑!
- 郑大一附院放射科1项成果荣登《Radiology》 封面,同团队年发6篇相关研究
- 天一转凉娃就容易发烧?出现这些“危险信号”,别等!立马就医
- 孩子的眼睛像水管一样“渗漏”?警惕视力小偷来袭
- 漫天飞舞的“小白虫”咋回事?对人体有害吗?
- 河南省“9·12预防出生缺陷日”系列公益活动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举办
- 洛阳正骨数智骨科应用成果显著——五大典型病例展现精准医疗新突破
- 足底顽痛数载求医无果 洛阳正骨微创巧除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