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女性有乳腺结节?专家:别慌!不是所有结节都是乳腺癌
“17人只有3个正常!筛查出这么多乳腺结节吗?太吓人了。”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举行的“医心向党·健康领航高校行”活动走进郑州某高校,在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的免费乳腺、甲状腺肿瘤筛查活动中,17人的乳腺超声结果中,仅3例正常,2例双侧乳管局限性扩张,12例有乳腺结节( BI-RADS 3)。
“这些乳腺结节是不是有问题?”
“它现在没问题,是不是早晚都会癌变?”
“结节能手术吗?切掉它一了百了!”
别怕别怕,今天邀请乳腺科专家为大家揭开“乳腺结节”的真相。
为什么“乳腺结节”这么常见?
17人查出12例结节,占比高达70%?你是不是也觉得,身边查出乳腺结节的姐妹越来越多?
“不是结节变多了,是查得多了、筛查设备更强了。”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李军涛解释,过去很多人终身不体检,结节也就“藏”了一辈子。现在彩超等检查设备精度更高,过去发现不了的1~2毫米的小结节,现在一些县级医院的超声设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二者综合,出现了乳腺、甲状腺等结节检出率飙升。
李军涛强调:“查出结节并不等同于身体出了大问题,这在育龄期女性中非常普遍。”
结节早晚会癌变吗?
不一定!绝大多数乳腺结节是良性的,如囊肿、纤维腺瘤等,这类结节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与乳腺癌无直接关联,在随访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或自行消退。
研究显示,初次发现的乳腺结节中,仅有约2%-5%可能为恶性。
是否癌变,检查时乳腺专科大夫会依据经验,结合结节形态、生长速度、影像特征等综合判断,后期可能还会建议做病理活检。
总之,如果检查发现结节,遵医嘱定期随访、规范检查很关键。
多大的结节够严重需处理?
“乳腺结节的大小不重要,‘长相’才是关键。”河南省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春丽介绍,就好比人高马大不代表一定是坏人,但贼眉鼠眼有可能。
“长相”包括结节的形态、边界、血流信号等,一个几毫米但形态不好的结节,可能比一个几厘米的良性大肿块更需要警惕。
医生会根据影像学检查(如彩超)对结节进行分级(BI-RADS分级),这是决定下一步方案的“金标准”:
BI-RADS 1-2级: 没问题或明确良性,每年常规体检即可;
BI-RADS 3级: 大概率是良性,恶性风险非常低(<2%)。医生通常会建议 “定期观察” ,比如每6个月到一年复查一次彩超,监测其大小和形态有无明显变化;
BI-RADS 4级及以上: 当结节出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有血流信号等可疑特征时,医生会将其评为4a级、4b级、5a或更高。这时,“建议干预”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需要通过穿刺病理检查来明确其性质。
李军涛表示,即便是评分较低的良性乳腺肿瘤(纤维瘤病或囊肿),如果肿瘤直径超过2厘米,或短期内明显增大;并伴有疼痛、压迫感等不适症状,可通过手术予以切除。
可以通过吃药“散掉”吗?
“这是门诊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李军涛介绍,从西医角度看,目前没有哪一种药物被证实能够有效地让已经形成的结节“消失”。对于一些较大的、已经形成完整包膜的肿块,通过药物使其消散的可能性更小。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耿良表示,中药是否能消除乳腺结节,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并不充分,但可调节内分泌、缓解胀痛,但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辨证用药。
耿良提醒,一些在互联网上鼓吹疗效,引导患者购买的各类具有“消结节”功能的偏方、药片、保健品,更不可听信。尤其是结节BI-RADS 4级以上或短期内增大的患者,需结合西医的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排除恶性可能,以免贻误病情。
情绪压力大会导致结节吗?
很多女性,尤其是教师等高压职业群体,感觉一生气、一焦虑乳房就胀痛,担心这会直接导致癌症。
李军涛介绍,情绪焦虑、精神紧张确实是乳腺疾病的一个影响因素。它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重乳腺增生或疼痛,但它更多是作为一个促发因素,而非直接的致癌高危因素。我们需要管理好情绪,但不必为此过度恐慌,将两者直接划等号。
文末,附上一首乳腺健康顺口溜,帮助大家记忆全文核心内容:
乳腺结节常见问题,发现别怕先稳心气。
良性居多不用焦虑,淡定心态得排第一!
专业评估才是核心,医生判断咱要信任。
BI-RADS分级指引,观察手术按规执行!
定期复查是硬保障,医嘱叮咛千万别忘。
跟踪变化早防早抗,健康防护不能缺位!
科学认知是根本计,偏方谣言坚决不信。
心态平和作息规律,呵护乳房效果给力!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联合国糖尿病日系列活动之--职场健康加油站第二站|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五/糖肾病区专家团队赴开封SOS儿童村开展爱心义诊!
继“了解更多,行动更多,关注职场糖尿病”系列主题活动全面启动后,这股关注职场健康的暖流持续涌动。上次义诊,为干警们送去了健康关怀,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11月7日,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五/糖肾病区周克飞主任带领团队,将“职场健康加油站”第二站设立在开封SOS儿童村,为这些在特殊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园丁”们,送上了一场温暖又专业的健康服务。
- 下一篇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怎么喂饲更舒心?郑大一附院曾西教授团队研究给出新参考
近日,郑大一附院康复医学科曾西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带领团队完成的研究“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eding modes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ysphagia: an observational study”,成功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nnals of Medicine》。
相关文章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怎么喂饲更舒心?郑大一附院曾西教授团队研究给出新参考
- 7成女性有乳腺结节?专家:别慌!不是所有结节都是乳腺癌
- 联合国糖尿病日系列活动之--职场健康加油站第二站|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五/糖肾病区专家团队赴开封SOS儿童村开展爱心义诊!
- 她以为只是痔疮,一查竟是肠癌!医生: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硬扛
- 联合国糖尿病日系列活动之--职场健康加油站第一站|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三病区赴鼓楼区人民法院专场义诊活动圆满收官!
- “不爱说话”就是孤独症?识别早期表现的五大关键信号
- “星星的孩子”也能好好吃饭:应对挑食和感觉敏感的策略
- 圆梦!3年时间,14次住院、6次怀孕的她终于在郑州人民医院顺利生子!
- 380克迷你宝宝获救出院 刷新河南最低体重早产儿救治记录
- 怀孕30周的高龄孕妇滑倒骨折,郑大三附院多学科协作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