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为患者寻找最佳诊疗方案——河南省人民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优化提升的背后

河南健康网 2025-11-131733

  只需走进一间诊室,而不用再辗转多个科室,就能得到多学科专家乃至多达十几个学科专家的精心会诊。

  一次碰撞智慧、精心研讨的会诊,牵动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未来。

  近年来,河南省人民医院持续探索优化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53个MDT团队每年3000余例会诊,涵盖200多种复杂疾病,真正发挥专科专家协同的作用,改变了一个个疑难复杂病人的命运,生动诠释了MDT模式在提升诊疗精准度、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中极其重要的价值。

  01精准诊疗:多学科专家揪出关键细节

  不到一岁的孩子,能站得又直又稳!

  给医学遗传研究所产前诊断门诊主任医师侯巧芳说起这事儿,这对40多岁的夫妇难掩笑容。

  谁能想到,一年多前,这个孩子差点要“被放弃”——产检大排畸时,医生发现胎儿存在严重足内翻。夫妻俩在网上检索发现,孩子出生后有终生无法正常站立、行走的风险。

  几经咨询,都是模糊不清或不建议保留的回复。不孕多年后,好不容易有才有一个孩子!怎么办?

  他们的犹疑和痛苦,终于在一次特殊的诊疗后有了转机。

  这是医学遗传研究所发起的一次出生缺陷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新生儿科、儿科、小儿外科的专家王睿丽、李艳、孙岩、任纯明、朱林超等聚在一起,细究每一个关乎小生命去留的细节:

  胎儿足内翻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出生后治疗难度?预后能否达到正常生活水平?……

  “虽然足内翻程度较重,但并非不治之症!我们小儿外科治疗过很多先天性足内翻患儿,都取得了理想的康复效果。只要不合并染色体或者基因问题,建议保留胎儿,出生后尽快到小儿外科干预。”1小时后,专家们达成一致意见。

  宝宝出生后,朱林超等小儿外科专家立即对孩子实施系统诊疗。终于,孩子足尖朝下、足底向内翻转的双脚恢复正常,肉眼已看不出异常。10个月大时,已经能稳稳站立了。

  “胎儿期查出来问题后,通过高质量的多学科序贯管理和无缝衔接,能防止严重、无法救治的出生缺陷儿出生,也会避免轻易放弃可以治疗的胎儿。” 侯巧芳的另一个身份是出生缺陷多学科综合门诊秘书。她介绍,团队每年会诊近200个病例,大多是产检中发现胎儿存在先天缺陷情况,80%的家庭在会诊后选择继续妊娠。最终,经过“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方案”保障,胎儿出生后健康存活率90%。

  资料图片

  为保障生殖及胎儿健康,医院组建了不同层面的多个MDT团队,参与会诊的科室近20个:胎儿出现各组织脏器结构异常、双胎妊娠并发症,家族性遗传病患者、有不良生育史的遗传病携带者等情况,可以由医学遗传研究所主任廖世秀团队发起出生缺陷多学科会诊门诊,产科主任武海英团队发起胎儿医学多学科综合门诊,生殖医院常务副院长张翠莲团队发起生殖遗传罕见病多学科综合门诊。

  所有 MDT 团队均实行预约制,固定时间、地点和核心人员。每个团队还配备专属秘书,提前对接患者,梳理病情,合理安排会诊时间;每次会诊至少有3名以上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医师参与,确保诊疗意见的专业性与全面性。

  “这么多专家一起给方案,终于不用慌了!”一位孕33周、被查出胎儿左心偏小的患者,在等候会诊时感慨道。

  02 深入人心:越来越多患者从中受益

  渐渐地,遇到难题选择多学科诊疗模式,成为常态。

  这天,乳腺癌多学科综合门诊秘书贾琳娇接到一个进修医生的电话,想为他所在医院病区的患者申请一次会诊。

  贾琳娇说,像这样向她提出会诊申请的进修医生已近20位。乳腺外科接受多学科会诊的患者以住院患者为主,会诊模式遵循“首诊科室发起申请、职能科室组织专家、多学科共同讨论”的规范流程。同时,医院还专门制定了住院 MDT专项管理办法,并结合医院“多、长、高、转”重点患者管理要求,划定病种目录,为住院会诊质量保驾护航。

  在医院常规流程的基础上,乳腺外科副主任李文涛结合自身在英国的学习经验与科室实际情况,创新探索出线上 MDT 会诊形式。这一模式不仅让病理科、影像科专家能更便捷地调用本科室数据库与专业软件,更能全方位、立体地向 MDT 团队呈现患者病情数据。

  线上会诊的腾讯会议室向进修医生开放。在一次次线上会诊中,进修医生们亲眼见证了诸多棘手病例得到妥善解决,自身的诊疗理念也在多学科的思想碰撞中不断更新升级。

  一名50多岁的患者在化疗两次后意外高空坠落,导致全身骨折,需紧急进行手术与重症治疗,中断的化疗方案该如何调整?一名常年透析的肾衰竭患者,急需进行乳腺癌切除手术,但麻药可能影响肾脏代谢功能,如何在手术治疗与脏器安全间找到平衡?一名 30多岁尚未生育的年轻患者,怎样在治疗过程中兼顾生育需求,缓解心理压力,评估遗传风险,实现“治愈疾病”与“保障生活质量” 的双重目标?

  正是MDT模式,为这些复杂病例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切实提升了患者生存质量,也让越来越多医生对该模式产生浓厚兴趣,渴望让基层患者也能享受到这份诊疗福利。

  “目前,我们每周会固定时间为住院患者开展集中会诊,每位患者在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出具后,都会各进行一次会诊,确保患者在每个诊疗关键节点,都能获得规范化、与国际同步的诊疗服务。”李文涛说。

  资料图片

  同时,MDT 的理念也在患者群体中深入人心。相较于初期,医护人员无需再花费大量时间向患者解释该模式的优势,不少患者甚至会主动询问并要求发起多学科会诊。

  这样的积极转变,正在更多MDT团队中悄然发生。

  “妇科朱前勇、赵洪伟专家团队从2018年起就开始探索卵巢癌MDT模式,最初每周仅开展一两例会诊,如今已增至每周七八例,患者认可度大幅提升,很多老病号一入院就会主动要求进行 MDT会诊。”卵巢癌多学科综合门诊秘书张瑜表示,MDT模式为卵巢癌患者带来的获益率已形成科研成果,即将在专业医学杂志上发表。

  诊疗愈发规范、患者持续获益的背后,是医院对门诊与住院多学科诊疗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不断强化。医院不仅制定了《多学科综合诊疗管理制度》,还先后4次修订完善,进一步优化会诊流程等,纳入住院 MDT 病种目录持续扩容。

  同时,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按照“接诊、处置、评价”三个核心环节,对多学科综合诊疗业务流程进行重建与优化,成功打造出全省首家自主设计的多学科综合诊疗系统。该系统集成了预约、会诊、病历整合、质量监控、统计评价等多项功能。系统上线后,患者满意度提升20%,首诊医生推荐率提高 27.5%。

  2024年,医院再添便民新举措,新增多学科综合门诊微信预约功能。患者可通过微信提前了解不同MDT团队的专家实力、会诊病种,及时与团队取得联系并提前评估病情,有效缩短了进入诊疗流程的平均等待时间。同时,门诊东区大厅摆放的醒目展架,也让患者能直观了解各个MDT团队的职责、就诊流程及排班信息,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便捷性。

  03辐射带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不止如此,省医MDT模式已逐渐深化,逐步在全省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消化肿瘤 MDT 团队的探索与实践,就是其中的缩影。

  肿瘤中心副主任、消化道肿瘤内科亚专科主任周建炜介绍,消化肿瘤 MDT团队成立于2011年,是全院首个MDT团队。作为医院MDT模式的先行者,该团队最初便集结了10余个科室核心力量,50余名专家共同组成诊疗梯队。

  消化道系统堪称人体复杂的“管道+器官群”,从食管、胃、肠到肝、胆、胰腺,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从疾病筛查、确诊治疗到术后随访,任何一环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患者预后。而MDT模式的核心价值,正是通过多学科专家协同作战,共同设计方案、破解难题,应对治疗变数,最终让患者少走弯路,获得更精准、更安全的诊疗服务。

  患者杨先生的经历,便是这种模式优势的生动体现。

  5 年前,他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弥漫性胃癌,要做胃全切手术。杨先生四处打听,找到了消化肿瘤MDT团队。


  资料图片

  专家团队看了他以往的检查结果,发现胃镜检查中胃部病变虽多,但是每个都很小,与胃癌的表现不符。团队会诊后提出:“先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再制定方案。”

  病理结果出来后,杨先生被确诊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1,I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胃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罕见肿瘤,其4种分型并非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而是病因、病程、预后完全独立的病症,生存率差异最高可达10倍以上。杨先生没有远处转移,属于低危类型,无需全切手术,仅通过内镜下切除治疗即可控制病情。

  内镜治疗结束后,MDT 团队再次会诊,考虑到中药可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中医科专家为他开具“疏木六君子汤加减方”,用于预防复发转移。如今5年过去了,杨先生每次复诊的检查单上,“未见明显异常”“正常”的诊断意见,都让他庆幸当初选择了 MDT 会诊。

  14年间,消化肿瘤 MDT 团队的会诊从未间断:每周二、周四下午,多学科专家都会准时相聚,为疑难患者把脉问诊。会诊地点不断升级——从最初的医生办公室,到门诊东区多学科诊疗中心、2号病房楼11楼示教室。

  每月最后一个周四下午,团队还会精选典型病例,在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举办院际多学科疑难病例交流会,通过线上直播形式,邀请省内外专家及河南基层医院的相关专业医生共同参与讨论,让优质诊疗思路辐射更广。

  截至目前,消化肿瘤 MDT 团队已为超过5000例患者提供会诊服务。会诊也从单纯诊疗疾病,升级为消化肿瘤规范化诊疗的学术研讨与带教平台。

  为了推动规范化诊疗向基层延伸,专家团队定期走进县市开展巡讲,围绕胃部肿瘤放化疗规范、病理诊断标准等内容答疑授课,已覆盖近40个县市;同时,团队还打造了消化肿瘤防治科普课堂,先后在院内及基层举办近50期,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从个案会诊到规范引领,从院内服务到基层辐射,越来越多的MDT团队深入了患者群众中间,多学科会诊例数逐年稳步递增,服务可及性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深入实施,正成为守护患者健康的重要力量。

  来源:河南省人民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