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河南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600例

河南健康网 2025-11-183775

 

  11月17日上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一场温暖而庄严的生命接力正在进行。在这里,河南省第1599例、第160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顺利完成。

 

  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秦高亭,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欣然,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伊文刚,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张杰,郑州市红十字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到现场亲切慰问了正在捐献的赵向栋和周建文两位捐献者,对他们的大爱之举表示高度赞扬和衷心感谢,并送上鲜花和荣誉证书,现场气氛温馨而庄重。

  两位捐献者,一段生命缘 

  第1599例捐献者赵向栋,是某医院的工作人员。2023年,在一次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中,宣传版面上“造血干细胞——血液病患者的生命火种”这句话触动了他。当场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期盼为等待救治的患者多添一份可能。

  当接到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电话时,他感到既意外又开心,尤其得知受捐者是一位小朋友时,身为两个孩子父亲的他,心中涌起了强烈的责任感与柔情:“在他的健康之路上,我可以助他一臂之力,感觉挺开心,很荣幸。”

  尽管捐献前略有紧张,但整个过程“挺好的”,没有不适的感觉。为确保顺利捐献,他提前调整作息饮食,家人的理解与孩子们“加油打气”的支持,更让他充满了荣誉感和力量。

 

  作为河南省第1600例捐献者,周建文医生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缘分始于2006年。那时,尚在郑州医学院求学的他,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挽救生命的意义,毅然登记入库。

  毕业后,他成为一名血液科医生,日复一日目睹许多患者因找不到合适供者而延误治疗,甚至走向恶化。这让他比常人更加懂得,一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意味着一个生命的重启,一个家庭的完整。

  当今年9月接到配型通知,他毫不犹豫答应捐献。他深知,对于那位素未谋面的白血病患者,这可能是“最后的希望”。从救治者到捐献者,角色虽转换,他却从容坚定:“都是治病救人,目的是一样的。”同为医务人员的爱人给予他全力支持,让他无后顾之忧。周建文希望以这次亲身经历,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捐献,加入捐献。

  医院全力保障,传递生命火种

  河南省肿瘤医院作为全省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的定点医院,始终与河南省红十字会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发展。从初筛、体检到采集,医院组建了专业的医疗团队,配备了先进的采集设备,确保每一位捐献者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捐献。

  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周健介绍,在全省累计完成的1600例捐献中,有900多例是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完成的采集。该院也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荣获“优秀采集医院”和“优秀移植医院”双表彰的医院。

  周健介绍,如今造血干细胞捐献已不再采用传统的骨髓采集方式,而是通过注射动员剂,将骨髓中的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过程类似于献血,安全便捷。使用的动员剂与临床常用的“生白针”成分一致,并经全球数十年实践验证,对捐献者近期和远期健康均无影响。河南省肿瘤医院自2003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长期随访所有捐献者,未出现一例因捐献导致的健康问题。

  周健特别提到,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医生已全员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半数护士也已登记入库。他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捐献队伍,为更多血液病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1600例,是一个数字,更是1600个生命的重启。”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伊文刚表示,“我们将继续与省红十字会携手,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更多等待中的生命点亮前路。”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