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感冒后的“伪装者”!2岁女童腿痛不止,竟是关节“化脓”险致残
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却在痊愈后悄然埋下“种子”,让2岁女童的左髋关节严重感染、几近半脱位。这起发生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病例,为所有家长敲响警钟:孩子感冒发烧后出现的关节疼痛,绝非小事,可能是一种名为“化脓性关节炎”的隐匿重疾。
No.1病情拖延二十天,感冒“后遗症”变骨科大手术
20多天前,2岁的童童(化名)突发高烧,随后左髋部开始疼痛。家人带她在当地医院儿科治疗,却始终未见好转。直至来到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才被确诊为“左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合并“股骨颈骨髓炎”。
“这个孩子来得太晚了。”骨科二病区李毅副主任医师痛心地说,“感染已经从关节腔蔓延到骨头,关节因大量积液而半脱位。如果再拖延,将严重影响下肢发育,导致长短腿甚至终身残疾。”
令人震惊的是,这场险些毁掉孩子行走能力的重病,九成概率是由一次早已痊愈的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所诱发。医生解释,儿童化脓性关节炎多为血源性感染,感冒时细菌通过血液“漂流”到大关节并潜伏下来,在感冒“痊愈”后一两周甚至一个月才突然发作。
No.2笔芯般细的关节镜,挑战幼儿手术极限
由于病情严重且延误,保守治疗已效果不佳,童童必须接受手术。骨科二病区李毅副主任医师、卢文龙主治医师团队为2岁幼儿开展了一场极具挑战的手术——“经关节镜左髋关节清理术”。
“2岁孩子的关节腔极其狭小,操作空间小,手术难度和风险成倍增加。”主刀医生团队透露,这正是多家外院此前不愿冒险的原因。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支技术精湛的团队和一套特殊设备:直径仅2.7毫米的“小关节镜”,其口径细如中性笔的笔芯。
通过前方一个0.8毫米的微小切口,医生们深入那个方寸之地,清除了里面已充血水肿、形如“珊瑚”的炎性滑膜组织。术中取样的细菌培养最终锁定元凶——金黄色葡萄球菌,团队随即启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患儿关节中的炎性滑膜组织
No.3精准决策:放弃术后置管,以“术中冲洗”化解护理难题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护理同样关键。对于化脓性关节炎,常规术后处理需要在关节内留置冲洗管,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数周,以彻底清除残留细菌。
但面对一个仅有2岁、活泼好动、无法准确表达不适的幼儿,留置管道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孩子难以忍受的痛苦。“孩子配合度差,身上的管子很容易脱落,也可能因不适而自己拔掉,导致二次感染或手术失败。”骨科二病区护士长吴庆菊解释。
为此,医疗团队做出了一个精准且人性化的决定:放弃术后置管冲洗方案。取而代之的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关节腔进行反复、彻底的冲洗,力求在术中一次性将感染物质清理干净,从而降低复发风险,也让孩子在醒来后无需带着管子承受额外的痛苦。
这一方案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术后,童童迅速退烧,疼痛消失,恢复顺利。
No.4专家紧急呼吁:感冒后突发的关节痛是危险信号
“这个孩子本可以不用挨这一刀。”李毅强调,化脓性关节炎若能早期发现,通过抗生素治疗,完全有希望被压制住,避免发展到需要手术清理、甚至引发骨髓炎的严重地步。
他给出关键提醒:在孩子感冒、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痊愈后的两周到一个月内,务必警惕突发的关节疼痛。如果孩子突然拒绝走路、不敢活动某个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或关节保持一个固定姿势不愿被触碰,必须第一时间想到化脓性关节炎的可能。
“及时查血看炎症指标,并由骨科医生专业查体。一旦高度怀疑,应尽早进行磁共振检查。”专家重申,“抓住这个窗口期,就是保住了孩子关节的未来。”
目前,童童术后恢复良好,已佩戴支具维持关节稳定。她的病例作为一个沉痛教训,提醒所有家长:孩子感冒发烧后的腿痛,可能是关节发出的最后求救信号。
来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