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国门就是护好家人——记郑州市三院急诊转运团队
守好国门就是护好家人——记郑州市三院急诊转运团队
经过艰苦鏖战,目前我国已迈过“新冠肺炎”疫情的“至暗时刻”,各种利好消息如约而至,但目前国际疫情形势的严峻,提示着我们不能有一刻的放松。而做好境外人员入境管理,严把入境关口,筑牢境外疫情输入防火墙,确保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向好形势不被逆转,成为了当前防控的重点。
郑州市三院急诊转运团队,非常时刻再挑重担。在接到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示后,第一时间派出由龚洪申、郜剑波、张崇志、黄国锋四名同志组建的急诊转运队,加入到郑州机场转运防控工作组,至今已连续奋战24天,成为入境疫情防控一线的“国门卫士”。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龚洪申,一名有10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在全国急救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参与保障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医疗工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极强的应对和医学救援能力。疫情爆发后,他24小时待命,随时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
急诊科急救驾驶员郜剑波,他不但是一名有23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这样的“双重身份”造就了他遇到困难冲锋在前的性格。他曾参加过2003年“非典”的疫情防控工作,参与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多次要求到疫情重、风险大的一线工作。
急救科护士张崇志,一名同样拥有1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在河南省“强质量-重内涵——急救技能”比赛中曾获得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组一等奖。当得知需要急救人员参与入境人员转运工作,他安排好家中年幼的孩子,毅然报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出征前他说,练就了一身专业知识,就是要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黄国锋作为急诊科年轻男护士,在平时工作中不但技术过硬,而且认真细致,常常把脏活、累活拦在自己身上,是护士团队里的“铁汉子”。“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他说:“现在入境人员有很多是归国留学生,同是年轻人,我和他们更容易沟通,一定要让我去!”
大部分入境人员都很配合工作,但也有个别人因为不能第一时间回家而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形,他们在转运工作中耐心的与入境人员讲解相关政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心比心的拉近与入境人员的距离,转运途中还不忘细心告知大家防护知识要点,收获了无数入境人员的赞誉。
急诊科马婉嫕主任说:这次我们派出了科里“最硬核的队伍”,因为他们要守的不仅仅是郑州,而是祖国的大门。这项艰巨的工作不但要有最强的专业技术,还要有最棒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综合实力够强,才能在面对来自全球各国入境人员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们不仅体现了我们急救人的职业素养,更是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医疗人员的综合实力!
而他们只是众多疫情防控工作者的缩影,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有无数迎风而上的逆行者为保障人民健康而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相信有他们夜以继日的奉献,平凡而伟大的坚守,必能确保国门固若金汤,守护人民平安健康!
(来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刘明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23年坚守书写医者担当丨郑大一附院急诊科医生陈瑞波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
- 首届“环郑大科创圈”(妇幼赛道)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暨儿童高质量发展中原论坛顺利召开
- 生死时速,多科联动!郑州九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挽救急性心梗危重患者
- 活动预告!河南省儿童健康“五小”专项暑期服务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专场活动来了
- 6次取卵,4年坚持,终于圆了她的母亲梦…...
- 深夜被半边头痛惊醒,一周一次持续十小时 专家:无法根治,但做到这两点可有效控制
- 开学倒计时:儿科给娃的“秋季闯关指南”
- 肿瘤比肾还大,还能保肾吗?TA选择“全国肾脏保护联盟共同主席单位”极限保肾
- 山西男子郑州地铁站突发心脏骤停 郑大五附院多方协作“生死时速”守护生命
- 2025年河南省“最美医务工作者”房佰俊:重新定义血液肿瘤 打开患者新生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