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娃”太听话,可把妈妈急坏了!
最近一位家长抱怨:老师,我家娃娃现在进步挺大的,叫名有反应了,会跟着仿说了,眼神比以前好很多。但有一点我特别苦恼,孩子太听话了,太被动了,没有一点自主想法。你让他干什么?只要他会做,他肯定会去做,没有安排他做,他一动都不动,从不说自己要去玩什么。放一个毛毛虫,还得我督促,让他放一下,他就放一下,我不说他就不动,像机器人一样,该怎么办呢?

您的孩子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呢?过度依赖家长的指令,你给他说他就去做,不说就不做,不会发起互动,不会自己思考,不会主动要求他人帮自己干什么,甚至不会自己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玩具操作。如果孩子存在这种现象,家长请注意了,孩子在生活中是否接受了太多指令性教育呢?
指令性教育过多的坏处
一,丧失学习主动性 指令性教育过多,不符合孩子发育规律。孩子长期处在指令性教育的环境中,很可能令孩子主动性缺失,养成只听指令做事,而不知思考和主动要求他人。
二,泛化困难 自闭症孩子普遍存在思维刻板、发起沟通困难的情况。在长期的听指令,然后获得奖励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可能并没有理解一句话的真正含义,而只是刻板地记住了我这样说,这样做便会得到奖励,而不会运用到自然情景中。

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停止指令式的干预模式 做孩子的影子,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我们就在一旁看着,让孩子自己完成。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再适当提供帮助。能少帮就少帮,尽量给孩子最少的辅助。
二,尽量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进行学习 比如,你发现孩子喜欢吃饼干,你想要让孩子跟你发起互动来要饼干。可以这样设计:让爸爸说我要吃饼干,然后得到饼干。让孩子在一旁观察,看孩子是否会模仿爸爸的行为来要求饼干。孩子看一次没有明白,就多示范几次。当然要结合孩子的语言能力,如果孩子没有语言能力,则可以让爸爸示范通过手指饼干来得到饼干。
三,培养孩子的游戏技能和兴趣爱好 越会玩的孩子越聪明,孩子可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专注力和自我意识。
供稿: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胡隔隔
编辑:刘明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医联体的温暖接力,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守护万千妇女儿童的健康
- 郑大一附院贾延劼教授团队在美国神经学协会年会展示自主研究成果
- 小咳嗽没当回事,拖了半年查出肺癌 医生:这类人要当心
- 糖友别躺平!运动是您的“隐形降糖药”!
- 当霜降遇见肾病:一份专属的“藏养”守则
- 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在国际细胞病理学顶刊发表研究论文
- 义诊预告 | 重阳节关爱老年人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老年骨病义诊活动来啦!
- 对话许松涛 | 儿童秋季腹泻进入高发期,比病毒更危险的是脱水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理事长赫捷院士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 表彰先进启新程 凝心聚力开新局 | 河南省肿瘤医院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结表彰暨申报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