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3年,这项新技术为薄型子宫内膜的她燃起孕育之光
薄型子宫内膜治疗的突破
5年前,李女士因不孕症在郑大三附院生殖健康医院进行助孕治疗,形成了7枚囊胚。
3年前,第2次移植后胚胎停育进行清宫术,后因宫腔粘连反复内膜薄,虽采用了各种治疗方法,但均未见效,其中包括雌激素补充、低剂量阿司匹林、粒细胞灌注、西地那非等药物来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和厚度,但内膜厚度总不理想,最厚还达不到6mm。
之后,李女士又尝试移植了2次囊胚但都没有成功。因此“薄型子宫内膜”成了她的噩梦,迫切想要孩子但又担心失败的她苦苦煎熬着,不知道何时她会再次鼓起勇气来移植……
2023年10月郑大三附院生殖健康医院联合输血科引进了自体血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宫腔灌注技术为其带来了希望之光。生殖健康医院院长管一春在门诊全面评估了李女士目前的情况,发现其宫腔环境非常不好,虽然宫腔粘连经手术治疗后近2年未再复粘,但内膜很薄、血流稀疏,既往还有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史。管一春评估后认为李女士的情况非常适合应用PRP宫腔灌注技术治疗。最终,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李女士终于鼓起勇气再次面对移植。通过2次PRP宫腔灌注治疗,被薄型子宫内膜折磨3年之久的李女士,子宫内膜厚度在移植时破纪录地达到了7.1mm,移植一枚优质囊胚后成功妊娠。
薄型子宫内膜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女性生育能力的难题之一,内膜的厚度和质量,直接影响胚胎的植入和生长。传统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往往有限,PRP技术的出现,为渴望孕育生命的女性带来了新的希望。
什么是PRP?
PRP是全血离心后分离得到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成分,含有高浓度的血小板(通常为全血的3倍以上)、一定量的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血小板活化后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参与抗炎、组织再生、血管生成,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并能很好地改善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容受性。
PRP在生殖领域的应用
目前PRP在生殖领域的适应证主要包括:薄型子宫内膜、反复宫腔操作(如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内膜结核(非活动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感染和子宫内膜炎等造成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部分重度炎症或子宫内膜基底层严重受损等形成的难治性薄型子宫内膜也可尝试治疗;此外,也有最新研究尝试应用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和卵巢早衰患者,但应用的效果还需更多的数据来验证。
PRP宫腔灌注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将患者自身血中的血小板浓缩后,再注入宫腔中,富含生长因子的血小板,能刺激内膜细胞的增殖和修复,促进血管新生,增强内膜的整体厚度和质量,从而为胚胎提供一个更加肥沃的土壤。PRP宫腔灌注技术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的治疗中,开启了一扇通往健康生育的大门。
治疗流程

来源:郑大三附院
编辑:任卫英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医联体的温暖接力,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守护万千妇女儿童的健康
- 郑大一附院贾延劼教授团队在美国神经学协会年会展示自主研究成果
- 小咳嗽没当回事,拖了半年查出肺癌 医生:这类人要当心
- 糖友别躺平!运动是您的“隐形降糖药”!
- 当霜降遇见肾病:一份专属的“藏养”守则
- 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在国际细胞病理学顶刊发表研究论文
- 义诊预告 | 重阳节关爱老年人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老年骨病义诊活动来啦!
- 对话许松涛 | 儿童秋季腹泻进入高发期,比病毒更危险的是脱水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理事长赫捷院士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 表彰先进启新程 凝心聚力开新局 | 河南省肿瘤医院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结表彰暨申报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