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罕见!1岁宝宝不怕热不怕痛…

河南健康网 2024-05-2213144

  1岁半的玥玥(化名),反复发热,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欠佳,由于有基础疾病——先天性无痛无汗症,着急的爸爸妈妈带着玥玥,慕名找到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赵会茹。

  “我孩子本来就不出汗,一发热体温更难降,都烧7天了,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玥玥妈妈无奈又心酸地说。

  赵会茹耐心地给玥玥妈妈解释,虽然无痛无汗症是罕见病,无痛无汗症的孩子容易发热,但像玥玥这样反复高热的情况也不少,先给孩子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勤观察体温,高热的话可以通过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亚低温治疗仪来降温,让家长放心。

  辅助检查结果出来了,玥玥的感染指标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尿常规提示尿路感染。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给予对症治疗、精心护理,辅助物理降温,玥玥的体温很快得到了控制。经过5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玥玥顺利出院了。

  那么,什么是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呢?

  1.什么是先天性无痛无汗症?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CIP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NTRK1双等位基因变异导致,其发病率为1/1. 25 亿,出生即有发育缺陷,死亡率高。在NTRKI基因突变的病儿中发现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由此确定其为单基因遗传病。

  临床表现除无痛、无汗外,亦有反复高热、自残行为、骨折等症状。还有部分患者有上眼睑下垂、骨关节病变、智力发育迟缓等表现。

  2.诊断及治疗

  目前CIPA确诊的金标准是基因检测诊断,辅助检查有痛觉试验、定量温度觉检测和发汗试验。由于目前暂无相关基因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国内有报道NTRK1基因突变进行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为阻断单基因遗传病出生缺陷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预防手段。

  3.预防与护理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患儿,汗腺无交感神经支配,不出汗,体温受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容易发热,患儿本身无感觉导致不容易被发现,研究显示约有20%的患儿在3岁前死于高热。

  由于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暂无相关基因治疗方法,对于药物降温效果并不明显,主要通过采取物理降温和降低周围环境温度的方法来降温。

  1.按时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尽量不去人多通风不佳的公共场合,实在避免不了可佩带医用防护口罩,避免呼吸道感染。

  2.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给患儿提供舒适安全、温湿度适宜的居住环境,加强患儿体温监测,特别是夏天,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患儿高热,做到及时降温处理。

  3.由于无法排汗,患儿皮肤干燥皲裂,要做好皮肤护理,给予润肤品涂抹;特别是做好会阴护理,玥玥才1岁半就2次尿路感染了,家长一定要注意勤更换尿不湿,每次排尿排便后应清洗外阴部,如果戴尿不湿,应在洗后晾干后再戴。

  4.由于患儿对痛觉和温度觉的感知障碍,缺失保护性感受,容易发生自伤、外伤,甚至骨折等。家长应看护好孩子,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患儿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做好积极的保护性措施,如跑步时穿上护膝护腕,避免外伤;患儿骨折后不容易发现,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和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就诊,避免给患儿带来二次损伤。

  来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梦圆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