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小息肉”拖成“大问题”!
肠息肉是一种出现在肠道内表面粘膜上的多余赘生物,简单来说,就是大肠内壁的“肉疙瘩”。在确诊其病理性质之前,我们统一称它们为息肉。确诊后会按具体部位和性质命名,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等。
肠息肉的形成原因
肠息肉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疾病、饮食和遗传等。
主要原因有:
遗传:研究发现,肠息肉具有遗传性。
便秘:长期便秘导致粪便对肠粘膜的摩擦,可能刺激肠粘膜长出息肉。
饮食习惯:经常食用腌制和刺激性食物的人,患肠息肉的风险更高。
肠息肉的症状
许多肠息肉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以下症状可能提示其存在:
大便带血或颜色异常
腹痛或腹部不适
大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或便秘
体重减轻或疲劳
肠息肉与癌症
并非所有的结肠癌都从结肠息肉发展而来,也不是所有的结肠息肉都会癌变。但统计数据显示,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的。腺瘤性息肉逐渐演变为肠癌的过程通常需要5-15年,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有的甚至长达20-30年。
就息肉本身而言,息肉越大(比如大于1cm)、形态越不规则、病理绒毛状成份多或者锯齿状腺瘤、有不典型增生,越有可能短时间内癌变,比如3个月到1年。
如何处理肠息肉
大多数肠息肉需要切除。一般情况下,通过内镜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
带蒂、直径小于2厘米、表面光滑且活动度好的息肉通常是良性的,可以选择切除或观察。
粘膜下扁平、直径大于2厘米、表面有出血或溃疡、活动度差的息肉可能是恶性的,需要切除。
预防与检查
无论男女,建议40岁以后定期做胃肠镜检查,因为约30%的中年人可能有息肉。如果有肠道症状(如大便性状或习惯改变),不要忽视,应及时就医检查。家族有消化道肿瘤史的人,建议提前到30-35岁进行检查。
哪些肠息肉需要切除?
炎性息肉:由炎症引起的增生,随着炎症消退可能会消失,不需要切除。
增生息肉:小于0.5厘米的增生息肉可以定期观察,无需立即切除。如果一年后复查发现变化,则需要切除。
腺瘤性息肉:必须切除,因为它被视为癌前病变。
大肠息肉:一般没有症状,只能通过胃肠镜检查发现。
郑州大学五附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郑权特别提醒
对于较小且数量少的息肉,可以选择观察或切除;对于较大或数量多的息肉,建议先做病理检查,然后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息肉如果不切除,留在体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可能带来其他疾病,甚至恶化成肠癌。
预防肠息肉的生活方式
提供一些具体的生活方式建议,帮助读者预防肠息肉的形成:
饮食健康:多吃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保持适度体重:避免肥胖,保持健康体重。
戒烟限酒:减少烟酒的摄入,降低肠道疾病风险。
定期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
发现肠息肉应尽早处理,以免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定期检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肠息肉及其癌变的关键。
来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编辑:郭苏宁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3D打印支具精准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百年正骨与现代科技融合,再现“穿针夹板”奇效
- 这个日常用品竟会增加患癌风险?血液科医生:出现症状别忽视
- 东院区开诊一周年福利来啦!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惠民大礼包
- 从跌倒风险到自救,雨天防滑指南请收好
- 吃了就会成瘾?会让人变傻?心理科用药真相来了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正式开诊 打造国家区域医疗(肿瘤)中心惠及中原百姓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入选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 上海游客洛阳游玩遇意外,洛阳正骨保驾护航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斩获2025年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科普大赛“最佳科普奖”
- 直播预告 | 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之产前诊断疑难病例交流沙龙即将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