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怎么补气?“三多三少三不”保健康
今年立秋是8月7日,秋,在中医五行之中属金,金相对应于五脏属肺,肺主气司呼吸,气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因此,立秋之后“补肺调气”最适宜。
气是什么?
中医的气有物质和功能两种涵义,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饮食中的水谷之气, 吸入之清气等。二是指生命活动的动力,如脏腑之气。包括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气能通过它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功能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益肺调气穴位来帮忙
膻中
位置:胸部正中,两乳连线中点
功能主治:气机不畅的病证如咳嗽、气喘、胸闷;乳腺病证;
气海
位置: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下1.5寸
功能主治:气虚病证;畅腹病证;妇科及泌尿病证
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在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为该穴。
功用主治: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
揉按手法:一般以拇指按摩为主,每次时间为为5至10分钟,每日2至3次。俗话有“肚腹三里留”,揉按此穴对各种消化系统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三多三少三不”保健康
进入秋季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建议大家做到三多、三少、三不。
三多
一要多食酸。《黄帝内经》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说的就是酸味可以收敛肺气,因此,立秋以后,我们可以多吃一些酸味的蔬菜水果以养肺,如西红柿、葡萄、猕猴桃等。
二要多食润。《黄帝内经》讲“秋冬养阴”,意思是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以润养五脏。立秋之后气候干燥,容易伤耗津液,根据中医“燥则润之”的原则,应多吃养阴润肺防燥食物,如芝麻、莲子、梨、百合、蜂蜜、银耳等。
三要多运动。秋高气爽季节,可根据自身情况多运动,户外运动效果更好,比如散步、爬山等,以提高肺脏的功能和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三少
一要少生冷。由于立秋后昼夜温差大,气温逐渐降低,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也逐渐衰退,加上今年夏天雨水多,湿气重,都会导致脾胃虚弱,因此要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以防腹泻发生。
二要少辛辣。秋燥容易伤人的气阴,辛辣食物也易散气伤阴,因此,要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
我国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谚语,虽然立秋以后,早晚天气较凉,要及时增加衣服,但也要慢慢地少加衣服,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凉的气候。
三不
一不熬夜。立秋后天气转凉,黑夜变长,我们应该顺应大自然阳气收敛的规则,早睡早起。
二不悲秋。立秋后花草树木逐渐凋零,容易使人心情低落,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向上,避免过度的焦虑和悲伤。
三不乱补。我国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但也不能过度,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肥胖,同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在中医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补。
来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开学季孩子站着突然晕倒?这些救命知识家长必看
- 13岁少年为减肥猛练3天,肌酸激酶飙破2万!运动别踩这个坑
- 手术室里的圆满:一场跨越两年的生命接力
- 金秋御敏正当时:固本扶正,安度九月“鼻鼽”季
- “同样是抗癌,别人瘦骨嶙峋,我胖26斤,咋办?”
- 郑州市中原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冯乐一行调研走访河南健康网
- 中国肺癌治疗研究再登国际顶刊,河南省肿瘤医院王启鸣教授团队贡献突出力量
- 30余项免费、优惠检查项目!河南省9·12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公益活动即将启动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对口支援光山县中医院专家采用新理念更好地为基层患者服务——1例急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损伤(PLRI)的治疗
- 刚出生的“黄金宝宝”全身换血 24小时的生命接力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