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老人锻炼5注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养生愈发受到重视。每至春天,户外锻炼的老人身影随处可见。然而,初春时节气候复杂多变,若锻炼方式不当,反而有损健康。结合当下老年人健康话题的热度,为大家详细阐述初春老人锻炼的科学要点。
一、锻炼时间不宜早
当前,空气质量监测备受关注,初春早晨气温低、雾气重,空气中污染物难以扩散,尤其是在城市中,雾霾天气时有发生。据相关研究表明,此时空气中的 PM2.5 等有害物质含量较高,过早外出晨练,老人很容易吸入这些污染物,刺激呼吸道。像患有老慢支、哮喘病的老人,病情极有可能加重。建议老人在太阳升起后再外出锻炼,此时气温回升,空气质量改善,能降低患病风险。
二、锻炼前不宜空腹
老年人新陈代谢本就缓慢,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早晨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血糖也处于较低水平。若空腹锻炼,不仅可能引发低血糖,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还会因血液黏稠,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风险。如今,老年人心脑血管健康是热门话题,晨练前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豆浆,既能补充水分,稀释血液,又能增加热量,为锻炼提供能量,维持身体正常运转。
三、锻炼时不宜穿太少
在社交媒体上,常能看到老人锻炼的场景,而初春锻炼的保暖问题不容忽视。早春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户外晨练务必选择避风向阳之处。当锻炼出汗时,切不可马上脱衣衫。因为出汗后毛孔张开,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引发感冒、关节炎等疾病。此时应适当减小运动强度,休息片刻,待汗液稍干,再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衣物。
四、锻炼不宜急
如今,运动损伤的科普日益增多,老年人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四肢功能协调性差,这是不争的生理特点。若晨练前不做准备运动,骤然进行高强度锻炼,扭伤、拉伤等意外伤害的发生概率会大大增加。建议老人晨练前进行 5 - 10 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活动手腕脚踝、转动腰部颈部、慢走几分钟等,让身体各部位充分预热,适应即将开始的锻炼。
五、锻炼不宜久
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适应能力,运动时必须量力而行。以当前热门的运动健康监测数据为例,老年人体质弱,持续运动时间过长,身体疲劳感会迅速累积,免疫力也可能随之下降。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将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 30 - 60 分钟为宜,可根据自身状况适当调整,切不可急于求成。
老年人初春锻炼,只要遵循这些科学要点,就能在享受春日阳光与新鲜空气的同时,收获健康与快乐。希望每位老人都能科学锻炼,安享健康晚年。
文 | 魏佳琳
编辑:张凡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与“五小”筛查专区开诊
- 一跤摔出心跳骤停,医生劝她去北上广…最终在洛阳这里迎来新生!
- 孩子走路总喊累、还容易摔跤是咋回事?快用这仨办法查一下小脚!
- 头部突然剧烈疼痛,很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了!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 全民健身日|孩子胖≠养得好儿童青少年运动不可忽视
- 直播预告 | 聚焦产前诊断疑难病例: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即将开启
- 郑大二附院血管外科为一名深夜收治69岁车祸患者成功保肢
- 郑大一附院郭付有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老年医学期刊发表论文
- 九岁娃总憋不住尿,呼吸若有若无带甜味 专家:这是糖尿病在敲门
- “以前耗一天,现在两小时!”在河南肿瘤医院看病省时省力的秘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