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郑大二附院心外科刘雷团队成功开展小切口搭桥手术

朱瑞    2025-05-09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013

  近日,郑大二附院心外科传来捷报:该科专家刘雷副主任医师团队,在科主任王宏山的指导下,为一位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成功实施小切口搭桥手术。该手术不仅有效缩短了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周期,还显著提升了生活质量,充分体现郑大二附院心外科在冠脉搭桥领域的领先技术及医院推动新技术应用的突出成果。

  犹豫不决:患者不愿接受传统手术

  61岁的张女士因间断的心慌、胸闷来郑大二附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更为凶险的是,造影结果提示前降支狭窄达95%——前降支是冠状动脉系统中为心肌供血面积最广、关键作用最突出的“生命主干道”,其畅通与否直接关乎心脏“动力引擎”的存续与运转。这意味着患者随时有心肌梗死的风险,但患者又不愿接受传统手术正中开胸带来的手术创伤,迟迟不愿手术。面对这一危急情况,郑大二附院心外科立即展开专家讨论。

  突围之术:复合术式打破"双重困境"

  传统冠脉搭桥手术的切口为正中开胸,将胸骨从正中切线锯开,术中手术切口创伤大,术后伤口恢复周期长,体验较为痛苦,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若不手术,患者冠脉重度狭窄,随时又有心肌梗死的风险。经专家讨论,刘雷团队制定的手术方案:采用手术切口更小的“单侧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侧肋间隙打开手术切口,大幅度降低了手术创伤,尽可能降低围术期风险,患者术后恢复也较快。

  攻坚时刻:小切口搭桥手术顺利进行

  团队凭借深厚专业素养与丰富临床经验,术前精准评估、精心规划。术中,刘雷副主任医师以精湛技艺,在微小切口中精准操作,手术全程流畅高效,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吕淼淼副主任凭借对麻醉深度、患者生命体征的精准把控,实现术后即为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这一突破性操作,不仅减少气管黏膜损伤、降低肺部感染几率,更让患者提前摆脱呼吸束缚,自主呼吸间感受身体逐渐苏醒。

  着手成春:伤口小恢复快,病情极大改善

  据刘雷介绍,正中开胸搭桥手术,需劈开胸骨,切口长达20-30厘米。这一“大刀阔斧”的操作,对胸廓结构破坏大,术后患者常感到胸口紧绷、疼痛难忍,如同胸口压着巨石;恢复期漫长,患者术后卧床数周,起身、咳嗽都可能牵扯伤口,导致愈合缓慢,还易引发肺部感染、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让患者身心俱疲。

  而小切口搭桥手术宛如“绣花功夫”,仅在侧胸壁开5厘米左右小口,精准避开重要组织。术中创伤小,出血少,就像在心脏旁轻柔地“修路搭桥”。术后患者疼痛轻微,可早期下床活动,呼吸顺畅,无需担心胸骨愈合问题。伤口小意味着瘢痕小,美观度高,对爱美人士十分友好。且恢复速度惊人,一般术后3-4天即可出院,1周即可回归正常生活。

  左乳内动脉在搭桥手术中表现出极高的远期通畅率,10年通畅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研究显示其20年通畅率仍可达80%。这种血管的长期稳定性源于其独特的生理特性:乳内动脉壁弹性良好,能随血流动力学变化自动调节管径,同时分泌前列腺素等活性物质,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和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粥样硬化风险。

  郑大二附院心外科团队凭借卓越的专业实力与创新精神,已成功开展三台小切口搭桥手术,并使之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常规手段,为众多患者点亮了康复的希望之光。

来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