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中国学生营养日】看孩子如何“吃”“动”才能身体棒、学习好

王净丽    2025-05-19194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新的营养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今年的5月20日是第36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聚焦于“吃动平衡,身心健康”,倡导通过科学饮食和适量运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那么,处于学习成长关键期的孩子们该如何“吃”、怎样“动”才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河南健康网特邀河南省中医院膳食营养科副主任李倩倩,就相关话题进行深入解读。

  学生群体面临哪些营养健康问题?

  “当前,学生群体主要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如挑食偏食)、饮食行为不健康(如暴饮暴食等)、久坐缺乏运动,肥胖率快速上升等问题。”李倩倩介绍,这些行为会导致学生营养摄入失衡,并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降低身体抵抗力。长期来看,可能会增加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如何实现“吃动平衡”,改善营养状况?

  “首先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保证营养和能量的均衡。”李倩倩表示,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应确保膳食平衡,以达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及比例的适宜。日常饮食应注重食物多样性,每天的食物应涵盖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以及大豆坚果类,确保每天摄入12种、每周摄入25种以上的食物。

  部分学生偏爱零食,家长在帮助或指导孩子选择零食时,应优先选择干净卫生、营养素密度高的食品,如奶及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原味坚果,同时可增加山药、芡实、大枣、茯苓等调养脾胃的食物。选择零食时还应参考食品上的营养标签,减少高油、高糖、高盐食品的摄入,少喝含糖饮料。

  李倩倩强调,学生若存在情绪及心理问题,可能会引发情绪性进食、限制性进食、焦虑性厌动等不良饮食行为,导致能量失衡。中医可通过药膳、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干预手段,帮助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恢复健康。

  “除了均衡饮食,还应坚持两类运动。”李倩倩表示,学生应坚持每天至少6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每周至少3天进行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高强度/抗阻运动,如跳绳、跳远、攀爬器械、弹力带运动等,还可根据身体状况选择传统健身方式,如健身长拳、八段锦等。

  此外,学生长时间久坐学习易导致气滞血瘀,建议通过跳绳、跳远、圆圈接力、踩影子、穿梭跑、广播体操等课间“微运动”来快速缓解疲劳并改善循环。运动前半小时可食用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如少量奶制品、谷类、水果等;运动中应及时补充温水或淡盐水;运动一小时后可进食水果、蔬菜、豆制品以及鱼肉、鸡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避免油腻、重口味的食物。

  “家长自身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因此应率先选择健康饮食,坚持规律运动。”李倩倩建议,家长朋友们还需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校的供餐情况及体育活动安排,积极配合学校,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专家小传

  李倩倩,主治医师,主管营养师,现任河南省中医院膳食营养科副主任。2011年在营养科工作至今。工作期间发表国家级论文数篇,参与多项省级、国家级课题的研究。

  专业领域:一般人群的饮食营养咨询;特定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的饮食调理;糖尿病、痛风、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营养指导;超重、肥胖患者的医学营养减重;危重症和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治疗。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