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竟会“发霉”?死亡率80%,专盯这类人……
活人也能“发霉”?这不是恐怖片剧情!一种叫“毛霉菌病”的凶险疾病正潜伏在我们身边,一旦感染死亡率高达80%,37岁的于先生就经历了这样一场生死时速。
从“老糖罐子”到ICU
“不过是血糖高点,能有啥大事?”一个月前,还在酒桌上笑称自己是“老糖罐子的于先生,怎么也没想到糖尿病竟酿成了严重祸事。3周后,他因重度感染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ICU时,左眼肿得像核桃,身体一侧完全瘫痪,鼻腔剧痛到几乎晕厥,多项生命指标拉响红色警报。更恐怖的是一种名叫“毛霉菌”的真菌,从鼻腔入侵,顺着血管疯狂啃噬。
“它破坏了鼻窦骨质,侵入到眶尖,把左眼球全部侵蚀,还入侵了头部导致颅内额叶脓肿,引发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再晚来一步,真是回天乏术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弥兰回忆。
15分钟集结!打响真菌歼灭战
“滴—滴—滴—”重症监护室的警报声,瞬间激活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生命响应系统”。
不到15分钟,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内分泌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病理科、药学部等多学科专家集合,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检验科专家化身“侦察兵”,用真菌荧光技术2小时揪出真凶“毛霉菌”;医学影像科专家秒变“测绘员”,精准标注出真菌在鼻窦、眼眶、颅内的“势力范围”;内分泌科专家调试胰岛素泵,为伤口恢复助力;药学部调配“抗霉弹药”,予以精准打击……
手术台上更是上演“多线作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清剿鼻窦病灶;眼科紧急摘除感染眼球阻断蔓延;神经外科切除颅内脓肿……“联合作战”持续了5个多小时。
这种“霉”专挑弱者下手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亚专科主任李玮说,于先生所患的病叫作“鼻-眶-脑型毛霉菌感染”,这是“霉菌病”的一种。
毛霉菌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真菌,常在霉烂的水果、蔬菜、干草、肥料内大量繁殖,土壤、空气内常有大量毛霉菌,毛霉菌孢子在空气中飞扬,可通过呼吸进入鼻窦和肺,有时可随食物进入消化道。毛霉菌极少在健康人中引起疾病,偏爱袭击糖尿病人及抵抗力低下的人。
最狡猾的是它早期症状和感冒太像了,于先生起初只是鼻子深处钻心痛、低热,以为是感冒上火了,直到一周后眼眶红肿、眼球剧痛突出,视力急剧下降直至失明,而此时真菌已在体内“安营扎寨”。
多学科团队构筑“免疫屏障”
数据显示,“鼻-眶-脑型毛霉菌感染”一旦失控,80%的患者会失去生命。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生命安全,2024年河南省人民医院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MDT团队正式成立,用“多兵种联合作战”模式,从精准检测到全程管理,21位毛霉菌感染患者中有15人得到成功救治,为生命筑起安全屏障。
专家提醒:
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持续鼻塞、鼻痛、面部肿胀、视力骤降,尤其是鼻部发黑结痂,应立即前往有救治经验的综合医院治疗。
来源:河南省人民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河南省“9·12预防出生缺陷日”系列公益活动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举办
- 洛阳正骨数智骨科应用成果显著——五大典型病例展现精准医疗新突破
- 足底顽痛数载求医无果 洛阳正骨微创巧除病根
- 题字传口碑,服务见真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科)驾驶员体检服务获市民点赞
- 关于举办“人工智能中医骨伤具身医疗装备通用技术”发布暨数智骨科论坛通知(第一轮)
- 挥之不去的“口臭”怎么办?
- 郑大一附院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团体标准
- 双城医生李士朋:执灯中原,解码儿童风湿免疫疑难重症
- 五年四次手术,肿瘤依旧复发,差点放弃的她在这里重生
- 医校携手深耕本草 聚智赋能中医药传承——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举行“伤力草研究”技术开发合同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