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血压偏高?根源竟在喂养!0-18岁分龄预防妙招来了
3岁宝宝血压偏高
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血管内科诊室,3岁的小杰被妈妈抱在怀里,小手紧紧抓着妈妈的衣角。血压计显示的数值让妈妈皱紧了眉头:“医生,孩子这么小,血压怎么会偏高?我们一直很注意,从小喝奶粉营养也很好啊……”小儿心血管内科主任贾丽娟耐心询问了喂养史和日常习惯,发现小杰从小以配方奶为主,辅食添加偏早且口味偏重,加上长辈疼爱零食不断,体重增长一直处于同龄儿童的上限。

“小杰的情况恰恰提示了这一点:‘第一口奶’的选择和早期的喂养方式,对孩子长远的代谢健康影响深远。”贾丽娟说。
据介绍,像小杰这样的案例正在增多。这警示我们:预防高血压,绝非成年后才需关注的话题,而应从生命最初的喂养开始,贯穿整个童年与青春期。
值此2025年“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母乳喂养周来临之际,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血管内科主任贾丽娟接受河南健康网专访时指出,预防儿童高血压需分阶段施策:婴幼儿期注重喂养与作息,学龄前期培养健康习惯,学龄期加强运动与压力管理,青春期防控代谢异常。

1.婴幼儿期(0-3岁):把握健康起点
科学喂养:建议优先母乳喂养至6个月以上,注意按需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引发早期肥胖。添加辅食务必清淡,每日盐摄入量<1克,避免让宝宝过早接触含糖饮料及加工食品。
体重管理:定期体检,密切监测体重增长,严防体重短期过快增长。
规律作息:保证每日12~14小时充足睡眠,帮助建立稳定昼夜节律,避免作息紊乱。
2.学龄前期(4-6岁):培养健康习惯
(1)优化饮食结构
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2~3克,尽量避免腌制食品和高盐零食的食用。增加餐盘中蔬菜、水果、全谷物比例,减少精制米面和油炸食品。
(2)培养运动习惯
鼓励孩子每天进行不少于60分钟的户外活动,如奔跑、跳绳、骑车。同时减少看电视、玩平板电脑等静态活动时间。
(3)启动早期筛查与教育
对于存在肥胖问题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学龄前儿童,建议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并向孩子和家长普及健康知识。
3.学龄期(7-12岁):应对成长挑战
(1)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3~5次游泳、球类等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将每天看电视、玩游戏等总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
(2)管理学业压力
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通过积极的亲子沟通、培养兴趣爱好或进行放松活动来帮助孩子缓解压力,避免因长期精神紧张导致血压波动。
(3)动态血压监测若孩子血压测量值偏高,建议结合家庭血压自测或动态血压监测,以排除因紧张导致的“白大衣高血压”。
4.青春期(13-18岁)
(1)防控代谢综合征风险
控制体重:肥胖青少年需通过调整饮食,如减少含糖饮料、快餐摄入和增加运动来减重,将BMI控制在同年龄、同性别的健康范围内。
保证充足睡眠:确保每天有8~9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以维持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
(2)远离不良习惯
严格避免烟酒:避免主动吸烟或接触二手烟环境,严格限制任何形式的酒精摄入,包括含酒精饮料。
科学选择饮水:优先选择富含钙、镁等矿物质的矿泉水或硬水,有助于维持血管的良好弹性。
(3)筛查继发性病因
如血压持续升高,应及时就医排查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例如肾脏疾病(如肾炎)、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5.全年龄段通用措施
(1)营造健康家庭环境
家中严格禁烟,减少孩子二手烟暴露。全家共同践行低盐饮食,每日烹饪用盐总量不超过5克,共同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2)坚持定期健康检查
对于肥胖、有家族史者的高血压高危儿童,应增加血压测量频率,建议每3-6个月一次,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尿常规、血脂等实验室检查。
(3)提供心理社会支持
通过学校健康课程和社区活动普及儿童高血压防治知识。关注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减轻其可能承受的心理负担或歧视的压力。
贾丽娟强调,家长应结合儿童特点,通过饮食、运动、监测及环境干预,降低高血压风险。一旦发现异常,务必及早就医。
专家小传

贾丽娟,女,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血管内科主任, 河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已取得AHA专业认证急救技能培训证。曾先后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师从李小梅教授和北京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小儿心律失常诊治及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技术。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及院级“优秀人员”“优秀带教老师”称号。
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各种急危重症的处理,尤其擅长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川崎病、心肌病、心肌炎、晕厥、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疾病的诊治。
近年来发表中文核心及中华类文章10余篇,参编论著2篇,参与科研立项3项,河南医学科技奖2项,科普类文章10余篇。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