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35岁博主“结膜炎”咋越治越严重 ?郑大二附院干眼中心:这是干眼症,易误诊且发病率逐年攀升

王净丽 康雪    2025-08-112059

  越治越严重的“结膜炎”原来是干眼

  35岁的某平台博主李先生长期熬夜,眼睛经常干涩发红,像进了沙子一样难受。之前被当作慢性结膜炎治疗,滴了眼药水反而更严重,甚至出现角膜上皮损伤。

  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干眼中心检查时,医生发现李先生的泪膜3秒就破裂,睑板腺已经中度萎缩,最终确诊为“蒸发过强型干眼症”。医生为他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每月做一次强脉冲光治疗,配合睑板腺按摩和热敷,换成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并调整用眼习惯。

  一个月后,李先生的角膜损伤修复了,眼睛不再干涩,泪膜能保持10秒不破裂。再次复查时,其睑板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都轻松多了。

  成立干眼中心的初衷

  “李先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找准病因、综合治疗才是解决干眼症的关键。”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护士长康雪在接受河南健康网专访时表示,郑大二附院正是基于患者需求和医疗趋势两方面的考量特别成立了干眼中心。

  她进一步解释,近年来,门诊干眼症患者数量大幅增加,涵盖各个年龄段且症状轻重不一,很多患者因诊断不明确、治疗不规范导致病情反复,迫切需要专业的诊疗平台。另外,随着干眼症发病率逐年攀升,传统眼科门诊的分散诊疗模式已无法满足精细化需求,成立专科中心是提升诊疗质量、顺应眼表疾病诊疗专业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康雪表示,省内目前干眼症专科建设处于逐步发展阶段,部分医院设有干眼门诊,但综合性、专业化的中心较少。郑大二附院干眼中心定位为区域性干眼诊疗中心和规范化诊疗示范单位,一方面为全省患者提供高水平诊疗服务,另一方面承担基层医院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推动省内干眼诊疗标准化。

  哪些人容易患上干眼症?

  对于接诊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康雪指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视频终端综合征:这是最主要的病因,长期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过快。

  2.睑板腺功能障碍:与熬夜、饮食油腻、眼周清洁不足相关。

  3.环境因素:如长期处于空调房、空气干燥等。

  4.部分患者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滥用含防腐剂的眼药水、过敏性结膜炎反复发作,或伴随睑缘炎、脂溢性皮炎等眼周疾病引发干眼症。

  长期依赖电子产品该如何护眼?

  伴随着“读屏”时代的来临,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康雪建议,在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的同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眼睛,预防干眼症的发生。

  1.控制用眼时长,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用眼20分钟,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

  2.调整屏幕:亮度与环境光一致,避免过亮或过暗,电脑屏幕低于视线10-15°左右,减少眼睑暴露面积。

  3.主动多眨眼,工作间隙可以做眨眼操练习,轻闭眼两秒、紧闭眼两秒、睁开再两秒,依次循环,一次训练一分钟,每天训练10次。

  4.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在40%-60%,避免空调、风扇直吹眼睛。

  5.每天1-2次热敷眼周,用40℃左右的湿热毛巾敷眼10-15分钟,促进睑板腺分泌。

  6.减少隐形眼镜佩戴时间,尤其避免戴着入睡。

  7.若出现眼干、眼涩等症状,及时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诊。

  特色技术及创新手段助力告别干眼

  康雪介绍,在诊断方面,眼表综合分析仪、睑板腺成像系统等设备结合AI辅助诊断技术,能够快速、精准地评估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量及眼表损伤程度。

  在治疗创新方面,推行“阶梯化+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轻度患者采用物理治疗,如干眼雾化熏蒸治疗+热敷+睑板腺按摩联合人工泪液;中重度患者增加睑缘清洁、IPL强脉冲光治疗,泪小点栓塞等技术;对合并免疫因素的患者,联合风湿免疫科制定跨学科方案,避免单一治疗的局限性。

  康雪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大家要重视眼部健康管理,从源头上降低干眼症的发病风险。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