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中国肺癌治疗研究再登国际顶刊,河南省肿瘤医院王启鸣教授团队贡献突出力量

杨森 常榕 贺子宸    2025-09-03河南省肿瘤医院1430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了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王启鸣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方文峰教授等国内多中心肺癌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

  作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启鸣教授在患者招募、研究设计、数据解读和疗效评估等环节作出重要贡献。河南省肿瘤医院及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作为重要临床研究中心之一,全程参与该研究,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王启鸣教授表示,这项研究立足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需求,突破了传统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瓶颈,探索出了更适合中国患者的治疗方案,为这类原本治疗选择有限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型联合疗法破解肺癌治疗难题

  这项名为OptiTROP-Lung01的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Ⅱ期临床试验,聚焦于驱动基因阴性(没有已知靶向治疗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难题。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约有70%–80%的患者属于驱动基因阴性类型,即不存在EGFR、ALK、ROS1等已知的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突变。这类患者无法从高效低毒的靶向治疗中获益,长期以来一线治疗主要依赖含铂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然而,免疫治疗的疗效高度依赖于PD-L1表达水平,对于PD-L1低表达或不表达的患者,疗效仍不尽如人意,存在显著的临床需求未满足问题。因此,开发新型有效治疗方案、突破现有治疗瓶颈,成为当前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创新性采用国产新药芦康沙妥珠单抗(一种靶向TROP2蛋白的抗体药物偶联物)联合塔戈利单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共纳入103例此类患者,分为1A、1B两个队列,分别给予不同给药方案的治疗。

  结果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展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肿瘤体积缩小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0.0%和66.7%;疾病控制率(肿瘤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缓解和病变稳定的病例数占可评价病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为85.0%和92.1%。1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在可评估的患者中,50%的患者能达到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5.4个月,1B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则尚未达到,表明疗效持久。

  值得注意的是,该治疗方案对不同特征患者均显示出良好疗效。无论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高低、TROP2蛋白表达情况如何或是不同类型的肺癌(鳞癌或非鳞癌),都能从该治疗方案中获益。这一特点使其具备了成为全人群治疗方案的潜力。

  在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等,但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也没有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发生。大多数不良反应可控可管理,患者耐受性良好。 

  三登顶刊,王启鸣团队助推肺癌原研药走向世界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王启鸣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肺癌的精准治疗研究,尤其在晚期和耐药性肺癌的创新药物开发方面取得突破。

  据悉,该论文是王启鸣教授团队今年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上发表的第三项重要研究成果。此前,该团队已在《自然·医学》和《英国医学杂志》连续发表两项关于肺癌治疗的重要研究,系统构建了芦康沙妥珠单抗从后线到一线治疗、从特定人群到全人群的完整证据链,展现了中国学者在肺癌研究领域的学术实力,也标志着我国原研药物在国际临床研究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目前,基于该项研究结果,多项三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将进一步验证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在不同人群中的疗效。随着更多数据的揭晓,业内专家认为,该研究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肺癌精准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也为全球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王启鸣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务院及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部、卫健委)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美国埃默里大学客座教授,美国AACR会员,IASLC会员。中原名医,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2025年3月月度“中国好医生”。 主要从事难治复治性肺癌分子机制研究,聚焦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癌等难治性肺癌,构建起集检测、诊断、治疗及克服耐药、推广于一体的难治性肺癌诊治新体系,创新性完成世界首例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分子靶向辅助治疗、首次发现全球第一例携带EGFR基因19号外显子倒装突变肺腺癌案例。 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恶性间皮瘤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分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医学分会主委,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主委。担任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个体化治疗培育基地主任,河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难治性肺癌药物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肺癌靶向治疗耐药及逆转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河南省难治性肺癌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JCO-肺癌专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Cancer》《Annuals of Oncology》等40余部SCI期刊编委或审稿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1项,其他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9项,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17项。发表论文300篇(其中SCi收录140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000,发明专利4件,高被引论文3篇。牵头或参与编写专家共识16部、制定行业质量标准1部。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