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里的“能量源”,竟然成了孩子的“夺命弹”
“医生,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8月一个深夜,一名5岁男孩被家长紧急送至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
原来,就在几小时前,该儿童玩耍时不慎将一颗直径约2cm的纽扣电池吞入,安抚患儿家属及患儿情绪后,急诊拍腹部立位片显示纽扣电池已在胃内,但胃内充满内容物。急诊医师立即安排患儿入住小儿消化内科病区。

患儿此时处于“饱胃”状态,增加了麻醉反流误吸的风险。但电池在胃内,随时可能因电池持续放电及电解质液泄露导致胃黏膜灼伤、腐蚀,甚至出血、穿孔,危及患儿生命。情况十分危急。
小儿消化内科紧急联系麻醉科医师对患儿进行麻醉评估,建议行气管插管保证患儿通气安全。排除手术禁忌后,为患儿行全麻下经上消化道内镜异物取出术。
消化内科医护团队紧急集结,在麻醉科护航下,为患儿进行了急诊胃镜检查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术中见胃腔内残留大量食糜,不能通过内镜吸引清除,严重影响内镜视野,但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将纽扣电池取出,此时电池表面已被腐蚀成黑色。术后复查胃底、胃体黏膜可见纵形腐蚀样糜烂灶。万幸仅为轻度损伤,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01.误吞纽扣电池的危害
纽扣电池为高危腐蚀性异物,误服纽扣电池后的风险不容忽视!!!对人体造成的损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电解反应与化学灼伤:电池遇体液后负极会发生电解反应产生氢氧根离子(OH-),引起碱烧伤,导致组织液化坏死。
2.物理压迫:电池卡在消化道狭窄部位,可造成局部压迫性损伤。
3.电流损伤:电池在体液中,正负极形成通路,形成持续性电流,导致周围组织损伤。
4.内容物泄露:电池外壳在胃酸或肠道环境中发生破裂,释放重金属(如汞、锂)或其他腐蚀性化学物质,进一步加剧损伤。
02.误吞纽扣电池后的正确处理方式:急救黄金3步
第一,喝蜂蜜/糖浆:每10分钟服用10ml蜂蜜,润滑防粘连,最多6次(因蜂蜜中含肉毒杆菌,1岁以下避免服用蜂蜜),但不要因找蜂蜜而延误就医。
第二,立刻送医:挂儿科急诊或儿科消化,别等!
第三,带上电池:医生可以确认电池型号。
03.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1. 安全存放:
高处上锁:将备用电池存放在儿童绝对无法触及的高处,不要随意放在抽屉、桌面、手提包或床头柜上。
废旧电池立即处理:从设备中取出的废电池要立刻妥善处理,不要暂留。
2. 安全设备:
检查设备电池仓:确保家中所有使用纽扣电池的电子设备(如遥控器、玩具、计算器、电子秤、贺卡、手表、钥匙扣等)的电池仓盖牢固且必须用螺丝刀等工具才能打开。
避免劣质产品:家长应尽量避免购买使用纽扣电池的玩具,以防孩子误吞。如果需要购买,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品牌,劣质产品的电池仓盖往往容易松动或破裂。
使用胶带加固:即使有螺丝,对于一些不常更换电池的设备,也可以用强力胶带封住电池仓盖接口,增加一道防线。
3. 环境安全:
全面检查:定期巡视家中所有角落,包括地板、沙发缝隙、垃圾桶等,看是否有遗失或丢弃的纽扣电池。
妥善处理:正确处理废旧电池,可以用胶带将正负极粘住后再丢弃,以降低风险,最好将其放入有害垃圾回收点。
告知看护人:确保所有家庭成员都了解纽扣电池的危险性和预防措施。
对于消化道异物,真是“只有家长想不到的,没有熊孩子不能吃的”。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消化内科呼吁:家长务必加强看护,如果发现或怀疑儿童误吞异物,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应尽快送医就诊。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