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刷新纪录!62岁重型再障患者在这里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获新生

李丽    2025-09-2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34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凭借成熟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成功救治一名62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重型再障”)患者。该案例不仅刷新了郑大一附院重型再障高龄移植纪录,更标志着该院在老年重型再障治疗领域迈出里程碑式一步。

  时间回溯至今年5月,该患者因头晕、乏力伴皮肤紫癜就医,经血常规与骨髓细胞学检查,被确诊为重型再障。此前,患者曾接受环孢素、造血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但疗效甚微。受病情影响,患者出现重度粒细胞缺乏、重度血小板减少,进而引发严重肺部感染、关节软组织感染、大面积皮肤紫癜、反复发热、肝损伤及高血压等多种并发症,生命垂危,遂紧急转入郑大一附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寻求救治。

  根据《重型再障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年龄<40岁的患者首选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40~50岁患者可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异基因移植或强化免疫治疗(IST);而>50岁的患者原则上以IST为主。对于62岁的该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已失效,死亡风险极高,在经验丰富的移植中心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重建其造血功能的唯一希望。值得一提的是,郑大一附院移植中心每年完成重型再障异基因移植120余例,在老年患者治疗方面积累了充足经验,但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减退、耐受性差等问题,移植中易出现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难度与风险远超年轻患者。

  为攻克这一复杂病例,确保患者安全,郑大一附院边志磊主任与万鼎铭教授牵头,组建了以李丽、张素平副主任医师为负责人的多学科诊疗(MDT)团队,成员覆盖呼吸科、心内科、临床药学部、输血科、皮肤科、烧伤科等关键科室。团队多次与家属深入沟通,详细解读治疗方案与潜在风险,家属最终坚定选择移植治疗。随后,万鼎铭、曹伟杰、边志磊、邢海洲、郭荣、李丽、张素平、张然等移植专家反复研讨,为患者定制个体化移植方案。

  移植期间,患者先后出现高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重度口腔黏膜炎等并发症。李丽、张素平医师与张娜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开展精细化护理,24小时动态监测病情,依据实时指标精准调整对症治疗措施;临床药学部周玉冰主任与李纳副主任药师则结合患者感染情况与脏器功能,指导抗生素合理应用。在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协作下,移植后第15天,患者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成功植入,顺利出舱,标志着此次省内最高龄重型再障移植圆满成功。目前,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定期返院复查,各项指标均保持稳定。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