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体重,为骨骼筑起“防护墙”

赵艳艳 张丽侠    2025-10-2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4 【查看证书】

  提到“健康杀手”,你或许很难将其与支撑身体的“骨骼”关联起来。但有一种疾病正悄然侵蚀中老年人的骨量,它就是被称为“沉默杀手”的骨质疏松症。

  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患病率已达19.2%,患者总数超9000万,其中女性占比超七成,达7000万。

  它不像感冒那样引发发烧、咳嗽等明显症状,却会让骨骼变得脆弱易碎——哪怕是轻轻摔一跤、提袋重物,甚至打个喷嚏,都可能诱发骨折,严重时还会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骨骼:人体的“钢筋水泥大厦”

  我们的骨骼就像一座精密搭建的大厦,之所以能稳稳支撑身体、让我们灵活跑跳,全靠“钢筋”与“水泥”的默契配合。

  ·“钢筋”=骨胶原:它是骨骼的“韧性担当”,如同大厦的钢架结构,能缓冲外力冲击,避免骨骼一碰就断;

  ·“水泥”=骨矿物质:它决定了骨骼的“坚硬程度”,让骨骼足以承载身体重量,维持挺拔姿态。

  可一旦骨胶原断裂、骨矿物质加速流失,这座“骨骼大厦”就会变得千疮百孔,骨质疏松与骨折的风险也会随之找上门来。

  哪些人容易被骨质疏松“盯上”?

  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并非人人均等,主要分为“不可改变”和“可改变”两类,对应不同人群需重点警惕。

  1. 不可改变的风险:天生需多留意

  这类风险由先天条件决定,需提前做好预防监测。

  • 种族与家族史:白种人患病风险高于黄种人,黄种人又高于黑种人;若父母患有骨质疏松,或曾因轻微外力(如起身时摔倒)骨折,子女需格外警惕。

  • 性别与年龄:女性风险远高于男性,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能帮助骨骼“锁住”骨量,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降,5-10年内骨量会快速流失;此外,无论男女,年龄越大,骨量流失速度越快,患病风险也会随之升高。

  2. 可改变的风险:生活习惯别踩坑

  这类风险与日常行为相关,及时调整就能降低隐患。

  • 不良嗜好:长期吸烟、过量饮酒,会直接影响骨骼代谢;

  • 不当饮食:频繁喝浓茶、咖啡、碳酸饮料,可能阻碍钙的吸收;

  • 缺乏养护:长期缺乏运动、日照不足,会导致骨密度下降;

  • 体重异常:过瘦或肥胖,以及盲目、快速的减肥,都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体重:骨骼健康的“隐形调节器”

  我国自2024年起启动“体重管理年”,202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更是定为“健康体重,强骨健身”——这背后,正是体重与骨骼健康的紧密关联,远比你想象中重要。

  太瘦:骨骼“缺压力”反而变弱。

  不少人追求“骨感美”,却忽略了体重过轻对骨骼的伤害:体重不足会让骨骼长期处于“低压力”状态,骨量难以维持;同时,消瘦人群往往肌肉量偏低,肌少症发生率更高,运动能力减弱,骨骼受外力冲击时,受伤风险也会大幅上升。

  太胖:骨骼“压力过载”易骨折

  过去人们总觉得“胖点骨骼更结实”,但最新研究推翻了这一认知:近30%的骨质疏松患者属于超重或肥胖人群,这类患者运动时,骨骼需承受更大压力,反而更容易发生骨折;更值得注意的是,若儿童期就存在肥胖问题,成年后患上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减肥别“急刹车”:快速减重会“偷走”骨量

  调整体重本身没问题,但切忌追求“快速瘦身”。若为了减肥大幅削减热量摄入,又未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骨骼会因“营养不足”加速流失骨量,反而让骨质疏松趁虚而入。

  正确的做法是:减肥期间保证蔬菜、水果、奶制品(或豆制品)的足量摄入,为骨骼补充充足的钙与维生素;若日常日照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钙质。

  骨骼健康从不是“老年专属话题”,而是需要从小呵护、终身关注的大事。不妨跟着202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管理好健康体重、养成科学生活习惯,让我们的骨骼始终保持“强健状态”,支撑我们稳稳走过每一段人生。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