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没有不舒服,就不用做肿瘤筛查? | 这场暖心帮扶让群众直呼“来得值!”

河南健康网 2025-11-122350

  为什么许多癌症一经发现便已是晚期?没有不适症状是否就意味着无需筛查?11月7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专家团队深入太康县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了一场关于肿瘤早筛的“真相科普”活动,同时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省级医院的诊疗服务。

  “以前总想着得癌症是运气不好,今天才知道,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定期筛查体检,很多癌症是能提前预防的。”来自毛庄镇的毛大妈在听完专家讲座后深有感触地说。

  精准帮扶 多学科协作惠民生

 

  此次健康帮扶活动,是深入落实河南省“三进两建一帮扶”健康促进工作要求的重要实践。由我院选派的12名专家团队,涵盖乳腺科、中西医结合科、超声医学科、妇科、血液科、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普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头颈外科、消化内科、病理科等12个专业领域,组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医疗帮扶队伍。

  专家团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深入毛庄、高朗、独塘、大许寨等4个乡镇卫生院,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开展多元化健康服务。在健康科普环节,针对当地高发疾病开展专题健康讲座;在义诊咨询环节,为前来就诊的群众提供个体化的诊疗方案;通过病例讨论等形式,为基层医护人员传授最新诊疗理念。

  破除误区 树立科学防癌观

  基于过往的义诊与健康宣讲经验,基层群众在健康观念上普遍存在三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忽视早期信号,错失干预良机

  “身体没感觉就是健康”的观念在群众中普遍存在。许多居民将定期体检视为“没病找病”的负担,未能认识到早期肿瘤往往具有较长的“静默期”。其实,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多已进展至中晚期,不仅治疗难度加大,预后也大打折扣。

  ❌️误区二:过度恐惧癌症,缺乏科学认知

  不少群众将癌症与“绝症”划等号,一旦确诊便产生绝望情绪。实际上,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早期乳腺癌、甲状腺癌等治愈率已达90%以上。树立科学抗癌观念,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应过度恐慌。

  ❌️误区三:重治疗轻预防,忽视健康投资

  在医疗资源分配上,群众往往更愿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晚期治疗,却不愿为几百元的早期筛查“买单”。这种投入方式不仅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要将“预防优于治疗”的理念落到实处,把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

  权威开讲,破解“早筛”密码

  面对这些认知壁垒,我院专家在科普讲座中,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科普。

 

  “咱们的身体,就像家里开的车,平时不保养,久了肯定出问题。年年做体检,就跟车子年检一样,不是找麻烦,是为了查出小毛病,防止它变成大故障,这样才能一路平平安安。”专家以这个生动的比喻开场,迅速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在讲座中,专家们系统阐释了多种常见肿瘤的早期筛查要点与防治知识,详细讲解了现代医学在肿瘤诊断、精准治疗、症状管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辨证施膳”的科学应用。

  通过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形象的比喻和实例,专家团队将“防优于治”的科学理念传递给了在场群众,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了实用的健康知识。

  义诊咨询,提供个性化方案

  讲座后的义诊环节,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大家拿着自己的报告单,或是带着家族史的担忧,寻求一对一解答。

  “医生,我父亲得了胃癌,我是不是风险很高?我该做什么检查?”"大夫,查出来HPV阳性,是不是得用点药啊?"面对群众的疑虑,专家耐心解答。

  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李华华,正在给一位失眠的大娘把脉:“您这是心里有事睡不踏实啊。我给您配个舒坦茶,睡前按按手上这个‘安心穴’,保准您睡得香!”

  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解答,化解了群众的健康困惑。现年65岁的贾大娘激动地说:“老想着我这是个大病,今天听恁这么一说,心里可算踏实了!”

  工具赋能,将“促健康”落到实处

 

  此次帮扶活动共惠及当地4个乡镇的村医、医护人员和近800名群众,发放癌症防治手册等各类健康宣传产品400余份、“健康工具礼包”600套。这份精心准备的礼包,旨在将讲座中的健康知识,转化为每日厨房里的具体行动。

  专家在现场讲解时强调,这些工具是守护家庭健康的“前沿哨兵”。控油壶壶身上的刻度能清晰量化全家每日用油量,消化内科赵静提醒,“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烹调用油不超过25-30克,这把壶能帮您轻松守住标准线,有效控制体重,预防与肥胖相关的多种癌症。”

  限盐勺则精准控制每餐盐量,高盐饮食是高血压和胃癌的危险因素,限盐勺(约2克)提醒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5克。

  膳食宝塔图则以最直观的形式,指导居民均衡搭配三餐,保证膳食纤维、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摄入,为身体构筑起坚固的免疫防线。

  活动现场互动热烈,大家纷纷表示,有了这些“好帮手”和专家的权威指导,今后管理家庭健康更有信心、也更易操作了。

  这份“防癌筛查指南”请收好

  常见癌症核心筛查指南

  肺癌

  核心手段:低剂量螺旋CT

  建议人群:50-74岁,吸烟史≥30包年,或有二手烟接触史、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筛查频率:每年1次

  乳腺癌

  核心手段:乳腺钼靶X线摄影

  建议人群:一般风险女性从40-45岁开始;高危人群需提前筛查

  筛查频率:每1-2年1次,高危人群需联合乳腺超声或MRI

  结直肠癌

  核心手段:结肠镜检查(金标准)

  建议人群:一般风险人群从45岁开始

  筛查频率:首次检查正常可每5-10年1次

  胃癌

  核心手段:胃镜检查

  建议人群:40岁以上,感染幽门螺杆菌、有癌前疾病、家族史、高盐饮食等任一风险因素者

  筛查频率:根据医生建议定期检查

  肝癌

  核心手段:肝脏超声 + 血清甲胎蛋白(AFP)

  建议人群:乙肝/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

  筛查频率:每6个月1次

  宫颈癌

  核心手段:HPV检测 + TCT检查

  建议人群:有性生活的女性

  筛查频率:从25-30岁开始,优先推荐HPV检测,每5年1次

  甲状腺癌

  核心手段:甲状腺超声

  建议人群:有放射线接触史、甲状腺癌家族史、甲状腺结节等人群

  筛查频率:根据医生建议,一般每年1次

  前列腺癌

  核心手段:PSA检测 + 直肠指检

  建议人群:50岁以上男性,或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从45岁开始

  筛查频率:根据PSA水平决定,一般每年1次

  食管癌

  核心手段:胃镜检查

  建议人群:40岁以上,来自高发地区,有吸烟饮酒习惯、喜食烫食、有家族史者

  筛查频率:根据医生建议,一般每2-3年1次

  胰腺癌

  核心手段:腹部增强CT或MRI

  建议人群:有胰腺癌家族史、慢性胰腺炎、新发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

  筛查频率:根据医生建议,一般每6-12个月1次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