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大婴儿反复高烧,竟不是“感冒”!
最近,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培强团队收治一个仅4个月大的宝宝。这个小患者自出生后,几乎每十天就要发热一次。家人心急如焚,但始终以为是“感冒”或“受凉”,每次都自行服药治疗。直至家长忽然想到孕期曾在当地孕检超声发现孩子有肾脏异常……
来到医院后的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孩子严重尿路感染,双侧肾脏、输尿管都已重度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高达最严重的Ⅴ级(尿液严重倒灌),更不幸的是,一侧肾脏已经出现了“发育不良”。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并非“感冒”,而是一个极其凶险的先天畸形——“后尿道瓣膜”。
警惕!婴幼儿反复发烧别忽视
对于婴幼儿,特别是1岁以内,任何一次不明原因的发热,都必须首先排除尿路感染!有研究统计,尿路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细菌感染[1]。
婴幼儿泌尿系统结构尚未发育成熟,是尿路感染的高发群体。但由于宝宝不会说话,尿路感染的症状非常不典型,往往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哭闹不止、精神萎靡或食欲差。
这个4月大的孩子,反复的发热,其实就是尿液(可能带菌)反复倒灌、冲击肾脏,导致急性肾盂肾炎的“求救信号”。可惜的是,这个信号被一次次误读为“感冒”,错过了早期的干预时机。
什么是“后尿道瓣膜”?
后尿道瓣膜是小儿泌尿外科最严重的先天性梗阻性疾病之一,仅发生于男孩。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在孩子的尿道(排尿的“出口”管道)里,天生多了一片“小帘子”或“单向阀”。
这个“阀门”导致了灾难性的“三联征”:
1.排尿受阻:尿液无法顺利排出,导致后尿道极度扩张。
2.膀胱受损:膀胱必须用极大的压力才能挤出尿液,久而久之,膀胱壁增厚、变形,失去弹性,形成“高压膀胱”。
3.“淹没”肾脏(上尿路损害):“高压膀胱”就像一个“高压水泵”,强行将尿液通过输尿管“倒灌”回肾脏,这就是“膀胱输尿管反流”。
这个反复发烧的小婴儿,双侧Ⅴ反流,意味着尿液几乎是毫无阻碍地冲回肾脏,导致双肾重度积水,并诱发反复感染。
肾脏长期被“泡”在高压的尿液中,并被感染反复攻击,功能自然会严重受损,最终,导致肾发育不良甚至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精准诊断与微创治疗
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泌尿外科医生迅速完善了检查。
诊断明确后,必须立即手术!
李培强团队为这个孩子施行了“膀胱镜下后尿道瓣膜切除术”。这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微创手术:使用直径仅几毫米的婴幼儿专用膀胱镜,通过宝宝的自然腔道(尿道)进入,在高清放大的视野下,直视那个“小帘子”(瓣膜),利用微型设备将其精确切开或消融。
同时,考虑到孩子反复感染的病史,还同期施行了“包皮环切术”。这并非“跟风”,而是基于循证医学的考虑——环切包皮能显著降低男婴未来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是后尿道瓣膜综合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手术非常顺利,梗阻解除了,“高压水泵”被拆除。
手术解除梗阻只是第一步。后尿道瓣膜对膀胱造成的损害(“瓣膜膀胱综合征”)是不可逆的。这个孩子未来还需要长期的随访监测,包括膀胱功能管理、肾功能评估,泌尿外科医生的工作将贯穿他的整个人生,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他宝贵的肾功能。


图 分别为造影和术中所见的后尿道瓣膜
孩子的健康无小事。不要让一次次被误当“感冒”的发热,成为肾功能不可逆损害的序幕。
参考文献:
[1]EAU Guidelines. 2025, presented at the EAU Annual Congress, Madrid, ISBN 978‑94‑92671‑29‑5.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