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何为药引?吃中药的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大夫开的“姜枣引”,是什么意思?熬药时,姜、枣各加多少量?我的方子不加药引,会不会影响药效?黄酒作为药引,能用白酒代替吗?
在中药房发药时,经常会有患者询问关于药引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药引?
药引是中医特有的用药形式。老中医认为“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通俗些说,药引就如同“导航”,能将大夫开的中药“导引”到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针对性的治疗目的,可以增强疗效。
常见的药引有哪些?
1.生姜、大枣
中医常说的“姜枣引”,就是生姜和大枣。
生姜,可以解表散寒、止呕、止咳,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腹痛腹泻类疾病,多用生姜为药引,每次用量为3~5片,加入中药共煎煮,或煎水送服中药汤液。
大枣,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治疗脾胃虚弱、血虚类疾病,多用大枣为药引,还多用来缓和药物毒性,每次用量为5-10枚,用法和生姜一样。
2.黄酒
“酒为引”,老中医治风湿病时,散寒止痛多用酒送服,很多患者问用白酒可以吗?
答案是“建议用黄酒”,这是由于白酒酒精含量较高,对人体肝肾、心血管系统有一定损害,而黄酒酒精含量适中,可以溶解一些药物的有效成分以提高药效,还可以养护脾胃。
3.粳米或米汤
米汤养胃健脾,作为药引,可以减少苦寒中药对胃肠道的刺激。服用治疗脾胃虚弱、肠道疾病的中成药时,宜用米汤送服,如白术散、四神丸等。
4.蜂蜜
蜂蜜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矫味。取蜂蜜1~2 汤匙,加入温开水中,搅匀就可送服蛤蚧定喘丸、百合固金丸、麻仁丸等中成药。
药师提示:
另外,红糖、盐水、葱白、醋、酸枣仁汤等都可以用作药引,多为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或食品。
使用药引,是服用中药的一种传统方法,近些年被很多老百姓遗忘了。中药药引虽然在中药处方中不是主导地位,但是药引可以影响整个处方的作用趋势,引药达病、降低毒副作用、矫味矫臭等,可谓一举多得。
但是药引也不是中药处方或中成药必有的,建议大家谨遵医嘱,适量正确使用。
来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背疼以为是“月子病” 90后宝妈面临瘫痪才想起去医院
- 清晨七点半,打着石膏的他坐轮椅出诊:“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
- 下班带娃看病不用愁!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专家延时门诊开诊啦
- 【世界乳腺癌防治月】乳腺增生会癌变吗?听河南中医谈如何“减毒增效”
- 血小板仅11,3月龄婴儿命悬一线!看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血液科白衣天使如何“抽丝剥茧”破危局
- 如何让肺癌患者少折腾、治好病?河南的这个方法登上国际大会
- 郑大一附院康复医学科曾西主任团队成果登老年医学TOP期刊《Age and Ageing》 揭示空气污染与中老年慢性疼痛关联
- 惊险!8月龄婴儿误吸鸡蛋壳碎片……
- 筑牢红色堡垒 凝聚奋进力量——中共河南健康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支部全体党员大会胜利召开
- 直播预告 | 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之产前诊断疑难病例交流沙龙第195期即将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