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电场消融手术开启郑大一附院房颤治疗新时代
11月14日上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学部主任张金盈教授带领刘刚琼主任、白中乐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例阵发房颤患者实施了脉冲消融术。此次手术使用的FARAPULSE一次性心脏脉冲消融导管于今年7月获批在国内上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首批开展此项目的医疗机构之一,为房颤患者提供除了药物、外科、导管消融等传统治疗方式以外的新的器械治疗方案,有望达到一次治疗、长期稳定心脏节律以及预防卒中的效果。
据了解,这位患者因房颤导致反复心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曾就诊于多家医院,最终选择来郑大一附院治疗,并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据心血管内科医学部张金盈主任介绍,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已成为老年人的“隐形杀手”。据统计,全国房颤人数已高达2000万,每年新增120万,而每年能接受根治性治疗的人数不到20万,因房颤导致的急性脑梗塞、肾动脉血栓栓塞、肠系膜动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危及生命、花费巨大,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严重负担,因此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作为目前最常用的技术为房颤患者提供根治的可能,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学习时间长,术者培养慢,现有的技术远不能满足这么大量患者的需求,急需一种更安全高效的消融技术,并可以被临床医生快速掌握,而脉冲消融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FARAPULSE脉冲消融导管呈网篮形态消融左上肺静脉(右侧位)
FARAPULSE脉冲消融导管呈网篮形态消融左上肺静脉(左侧位)
参与本次手术的刘刚琼教授说,脉冲消融是通过施加高频电场脉冲使心肌细胞膜电穿孔,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达到消除及阻止异常电位传递的目的。因不同组织细胞的电穿孔场强阈值不同,通过调节参数,脉冲电场消融可以实现心肌特异性消融,较为精确地消融靶向心肌组织,而不损伤毗邻组织;同时它是一种非热能的消融方式,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此外因其放电时间短,每次放电仅需2.5秒,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PFA凭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优势,彻底改变了房颤消融治疗的格局,为全国房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相信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将会有更多的房颤患者从中获益。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3D打印支具精准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百年正骨与现代科技融合,再现“穿针夹板”奇效
- 这个日常用品竟会增加患癌风险?血液科医生:出现症状别忽视
- 东院区开诊一周年福利来啦!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惠民大礼包
- 从跌倒风险到自救,雨天防滑指南请收好
- 吃了就会成瘾?会让人变傻?心理科用药真相来了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正式开诊 打造国家区域医疗(肿瘤)中心惠及中原百姓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入选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 上海游客洛阳游玩遇意外,洛阳正骨保驾护航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斩获2025年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科普大赛“最佳科普奖”
- 直播预告 | 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之产前诊断疑难病例交流沙龙即将启幕